非小细胞肺癌淋巴引流与纵隔淋巴结转移的CT研究进展
Advances in CT-based study of lymphatic drainage and mediastinal lymph node metastasis in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作者机构: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临床与基础医学院山东济南250117 山西医科大学医学科学院山西太原030001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胶州医院影像科山东青岛266300
出 版 物:《中国辐射卫生》 (Chinese Journal of Radiological Health)
年 卷 期:2024年第33卷第4期
页 面:472-477页
学科分类:0831[工学-生物医学工程(可授工学、理学、医学学位)] 100207[医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1006[医学-中西医结合] 1002[医学-临床医学] 1001[医学-基础医学(可授医学、理学学位)] 08[工学] 1010[医学-医学技术(可授医学、理学学位)] 100106[医学-放射医学] 100602[医学-中西医结合临床] 10[医学]
摘 要:纵隔淋巴结转移是非小细胞肺癌(NSCLC)常见的转移途径,其发生与淋巴引流模式密切相关,不同肺叶NSCLC的淋巴引流模式存在不同,这为个体化治疗策略的制定提出了挑战。NSCLC精准治疗前提是精准分期,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是评估纵隔淋巴结转移的重要工具,对于制定治疗计划和评估患者预后至关重要,但对影像学特征不明显的转移淋巴结诊断难度较大,特别是4区和7区的转移淋巴结。4区和7区同作为纵隔淋巴结转移的热点区域,然而临床指南对于4区淋巴结的清扫没有作出明确规定,这就使得NSCLC患者术前临床分期和预后评估尤为重要。新兴的CT影像组学技术通过整合和分析CT图像中的大量数据,捕捉到常规CT扫描中可能被忽视的细微特征,在无创诊断淋巴结转移准确性方面展现出巨大的应用前景。本综述旨在探讨纵隔引流模式以及CT在评估纵隔淋巴结转移中的作用,以期为临床准确地判断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制定合适的淋巴结清扫范围、优化治疗策略、改善患者预后等提供有价值的影像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