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孕期心理健康水平和膳食暴露对新生儿血压的影响 收藏
孕期心理健康水平和膳食暴露对新生儿血压的影响

孕期心理健康水平和膳食暴露对新生儿血压的影响

作     者:钱立晶 

作者单位:安徽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潘发明

授予年度:2012年

学科分类:1002[医学-临床医学] 100211[医学-妇产科学] 10[医学] 

主      题:孕产妇 新生儿血压 心理健康 社会状况 膳食暴露 影响因素 

摘      要:目的探讨孕期心理健康水平和膳食暴露对新生儿血压的影响,筛选出影响新生儿血压的因素,为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促进孕妇围生期保健、预防成年期高血压提供基础资料。 方法采用整群抽样调查的方法选取了2010年7月至2010年12月在安庆市立医院产科住院分娩的孕产妇和新生儿作为目标人群,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并取得知情同意,共调查研究对象210例,发放调查表210份,最终收集到有完整资料的研究对象206例。采用自制的《孕妇健康状况调查表》,安排专人收集孕产妇的一般人口学特征及相关信息,记录妊娠期间的饮食特点和食物偏好;指导孕产妇自行填写《症状自评量表(SCL-90)》;记录分娩情况以及新生儿出生结局资料,并对新生儿出生4小时后至48小时内进行血压测量。 全部资料由专人负责整理,采用Epidata3.1录入,使用SPSS13.0软件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采用了t检验、方差分析、非参数检验、秩相关分析及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 结果新生儿的收缩压、舒张压均不服从正态分布,男、女新生儿的血压基本接近,不同性别新生儿血压差异没有显著性。新生儿收缩压与母亲收缩压、新生儿舒张压与母亲舒张压之间均无统计学的关联。 新生儿收缩压在适龄孕妇组中最高,高龄孕妇组其次,低龄孕妇组最低;新生儿舒张压是随着孕妇年龄增长而升高,在高龄孕妇组中最高,但差异均无显著性。 孕妇文化程度不同,其新生儿的收缩压差异有显著性(χ2=9.76,P=0.02),小学及以下组的新生儿收缩压最低,高中及中专组的新生儿收缩压较低,初中组的新生儿收缩压较高,大专及以上组的新生儿收缩压最高。高中及中专组的新生儿舒张压最低,大专及以上组其次,初中组的新生儿舒张压较高,小学及以下组的新生儿舒张压最高,但差异无显著性。 不同孕妇家庭年人均收入组的新生儿收缩压、舒张压存在差别,但差异无显著性。家庭年人均高支出组的新生儿舒张压最低,低支出组的新生儿舒张压其次,中等支出组的新生儿舒张压最高,差别有显著性(χ2=7.37,P=0.03)。新生儿收缩压的变化与舒张压相似,但差异没有显著性。 孕妇家庭和睦状况对其新生儿收缩压、舒张压影响较小;孕妇情绪波动组的新生儿收缩压高于无情绪波动组,情绪波动组的新生儿舒张压略低于无情绪波动组;丈夫及家人吸烟组的新生儿收缩压、舒张压均高于不吸烟组;剖宫产组的新生儿收缩压、舒张压均高于自然分娩组,但差异均没有显著性。 孕产妇SCL-90平均总分、症状因子分与国内常模进行比较,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偏执、精神病性等七项因子分低于常模,差异有显著性(P160的孕妇组其新生儿的收缩压、舒张压均比总分≤160孕妇组的要低些,但差异没有显著性。躯体因子阳性孕妇组的新生儿收缩压要比躯体因子阴性组的要高些,两者的舒张压接近。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等因子阳性孕妇组的新生儿收缩压、舒张压均低于因子阴性组,其中抑郁因子阳性组孕妇的新生儿收缩压低于阴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3):人际敏感、敌对、恐怖因子阳性组孕妇的新生儿舒张压低于阴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膳食暴露中孕期吃肉、吃鸡蛋、吃胡萝卜或绿叶蔬菜情况、自我评价吃盐量等对新生儿血压影响无显著性。不常吃腌制品组孕妇的新生儿收缩压、舒张压均低于常吃组,其中舒张压的差异有显著性(χ2=4.15,P=0.04)。 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影响新生儿收缩压的因素有孕妇文化程度(χ2=5.121,P=0.024)、抑郁因子(χ2=6.244,P=0.012);影响新生儿舒张压的因素有人际因子(χ2=5.058,P=0.025)、抑郁因子(χ2=4.414,P=0.036)敌对因子(χ2=4.568,P=0.033)、恐怖因子(χ2=9.364,P=0.002)、吃腌制品(χ2=4.297,P=0.038)等。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发现孕妇的文化程度、抑郁因子仍与新生儿收缩压有关联。文化程度增加是新生儿收缩压升高的影响因素,抑郁因子是新生儿收缩压降低的影响因素;恐怖因子是新生儿舒张压变化的影响因素。 结论孕产妇的文化程度、家庭年人均支出、吃腌制品情况、心理健康水平中的人际敏感因子、抑郁因子、敌对因子、恐怖因子等可以影响新生儿血压;孕产妇年龄、家庭年人均收入、情绪波动、分娩方式、家庭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