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正常体重与肥胖儿童青少年体成分分布特征异同性分析 收藏

正常体重与肥胖儿童青少年体成分分布特征异同性分析

作     者:董子奇 陈曼曼 鲁震霆 袁雯 邹志勇 马军 董彦会 

作者机构: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 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出 版 物:《中国校医》 (Chinese Journal of School Doctor)

年 卷 期:2025年第01期

页      面:14-19页

学科分类:1002[医学-临床医学] 100202[医学-儿科学] 10[医学] 

基  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2YFC2705300) 北京教育科学规划课题(3017-0009) 

主  题:儿童 青少年 肥胖 体成分 

摘      要:目的 探讨北京市6~18岁正常体重与肥胖儿童青少年各部位体成分的分布特征及差异,为肥胖的精准预防和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20年9—12月,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北京市选择4所学校,包括1所小学、1所初中和2所高中,共对1 204名6~18岁儿童青少年进行横断面调查。通过体格检查测量身高、体重,参考《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与肥胖筛查(WS/T 586—2018)》进行肥胖的判定。采用双能X射线吸收法(DXA)测量体成分,计算脂肪质量指数(FMI)、肌肉质量指数(MMI)、脂肪/肌肉质量比(FMMR)。采用GAMLSS模型对各项体成分指标进行百分位数曲线拟合,获得正常体重与肥胖儿童青少年在不同年龄与性别组下的参考值,比较正常体重与肥胖儿童体成分分布异同。结果 肥胖儿童青少年的FMI、MMI和FMMR均高于正常体重儿童青少年,尤其在腹部和躯干部位(P0.001)。FMI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正常体重儿童青少年FMI在11岁后逐渐下降,而肥胖儿童青少年直至15岁后方才降低。MMI在青春期表现出“快速增长期,肥胖组增长幅度小于正常组。随年龄增长,正常组各部位FMMR呈先上升后在10~12岁下降的趋势,而肥胖组腹部、躯干及臀部FMMR P50在18岁才下降。结论 肥胖与正常体重儿童青少年体成分分布存在差异。肥胖儿童青少年尤其在青春期阶段腹部和躯干区域的脂肪积累增加,且肌肉增速减缓。研究结果为制订针对儿童青少年肥胖的精准防控策略提供了支持,未来需要进一步探讨肥胖儿童青少年脂肪异常分布的原因,以更好地指导肥胖的精准预防与治疗。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