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急性心肌梗死后新发心房颤动患者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 收藏

急性心肌梗死后新发心房颤动患者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risk factors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with new atrial fibrillation

作     者:陈硕 李朋 方梦 徐建辉 CHEN Shuo;LI Peng;FANG Meng;XU Jianhui

作者机构: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孝感医院孝感市中心医院心内二科湖北孝感432000 

出 版 物:《中国当代医药》 (China Modern Medicine)

年 卷 期:2024年第31卷第17期

页      面:9-13,21页

学科分类:1002[医学-临床医学] 100201[医学-内科学(含:心血管病、血液病、呼吸系病、消化系病、内分泌与代谢病、肾病、风湿病、传染病)] 10[医学] 

基  金:湖北省孝感市自然科学计划立项项目(XGKJ2023010017) 

主  题:急性心肌梗死 新发 心房颤动 危险因素 

摘      要: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后新发心房颤动(NOAF)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2月孝感市中心医院收治的230例A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AMI后NOAF的发生情况,将患者分为研究组(NOAF组,25例)和对照组(无NOAF,205例)。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如年龄、性别、吸烟史、高血压病史等;收集实验室检查结果,如肌钙蛋白I(CTNI)、脑钠肽(BNP)、C反应蛋白(CRP)、CRP与血清白蛋白的比值(CRA)等;收集影像学检查结果,如左房舒张末期内径(LAE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等;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MI后NOAF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NOAF组和对照组患者的高血压病史比例、BNP、KILLIP分级、CRP、CRA、LAE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1)。结论BNP、KILLIP分级≥Ⅱ级、CRP、CRA、LAED是AMI后NOAF的危险因素。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