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株野生红侧耳菌株分离鉴定及人工驯化栽培
Isol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a wild strain of Pleurotus djamor(***.)Boedijn and its artificial domestication and cultivation作者机构:云南省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植物保护与微生物利用研究中心云南西双版纳州666100
出 版 物:《南方农业学报》 (Journal of Southern Agriculture)
年 卷 期:2023年第54卷第12期
页 面:3514-3526页
学科分类:09[农学] 0902[农学-园艺学] 090202[农学-蔬菜学]
基 金:国家橡胶产业技术体系项目(CARS-33-YN1) 云南省热带作物科技创新体系建设项目(RF2022-7)
主 题:红侧耳 分离鉴定 DNA条形码 形态学特征 人工驯化栽培
摘 要:【目的】对1株野生侧耳菌株PD2021进行分离鉴定及人工驯化栽培,为该菌株的大规模栽培及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从云南省西双版纳州景洪市采集到的1株野生侧耳菌株PD2021为试材,采用组织分离法获得其母种,结合子实体形态学观察、侧耳属DNA条形码和分子系统发育分析界定其分类地位,并通过培养特性试验探究其生物学特性及出菇条件,采用正交试验筛选人工室内栽培该菌的栽培配方。【结果】通过形态学观察发现,PD2021菌株实体为呈淡米黄色,孢子印为白色,菌盖成熟时边缘呈波浪形花瓣状,菌盖边缘与中部交界处有一圈环状、参差不齐的条纹、整个子实体似一朵花子。结合侧耳属DNA条形码分析结果,将PD2021菌株鉴定为红侧耳花形变种(Pleurotusdjamor ***)。PD2021菌株的ITS序列和延伸因子基因(EF-1α)序列均与***相似性最高,处于系统发育进化树中的同一分支,但二者分支长短不一,表明二者序列出现变异,进一步证明PD2021菌株为红侧耳的变种。该菌株最适生长的碳源为可溶性淀粉,最适生长的氮源为酵母粉,最适温度为26℃;菌丝耐高温能力强,44℃下处理12 h后于26℃下仍能恢复生长。采用正交试验筛选该菌栽培配方,最优配方:米糠15 kg、麦麸10 kg、橡胶锯末200 kg、玉米粉15 kg。在22~32℃、65%~85%空气湿度、100~550 lx散射光的出菇房中栽培15~21 d可出菇,出菇量可达152.26 g/菌包,生物转化率达55.64%。【结论】PD2021菌株耐高温,适于热带和亚热带栽培,其栽培周期短、抗杂能力强、栽培料广泛,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和开发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