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11,113 篇 期刊文献
  • 1,017 篇 会议
  • 411 篇 学位论文

馆藏范围

  • 12,541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3,775 篇 法学
    • 2,014 篇 社会学
    • 1,060 篇 民族学
    • 390 篇 政治学
    • 328 篇 马克思主义理论
  • 1,560 篇 哲学
    • 1,554 篇 哲学
  • 1,418 篇 理学
    • 558 篇 化学
    • 416 篇 生物学
    • 246 篇 物理学
    • 118 篇 数学
    • 107 篇 生态学
  • 1,218 篇 医学
    • 577 篇 临床医学
    • 275 篇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
    • 136 篇 基础医学(可授医学...
    • 128 篇 中西医结合
  • 1,210 篇 文学
    • 611 篇 新闻传播学
    • 457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163 篇 外国语言文学
  • 1,125 篇 教育学
    • 484 篇 教育学
    • 157 篇 心理学(可授教育学...
  • 968 篇 历史学
    • 517 篇 中国史
    • 373 篇 考古学
  • 895 篇 工学
    • 123 篇 仪器科学与技术
    • 112 篇 材料科学与工程(可...
    • 108 篇 化学工程与技术
  • 557 篇 管理学
    • 276 篇 公共管理
    • 135 篇 工商管理
  • 505 篇 经济学
    • 315 篇 应用经济学
    • 203 篇 理论经济学
  • 358 篇 艺术学
    • 123 篇 戏剧与影视学
  • 292 篇 农学
  • 6 篇 军事学

主题

  • 242 篇 人类学
  • 173 篇 中国
  • 96 篇 全球化
  • 67 篇 中央民族大学
  • 54 篇 田野调查
  • 52 篇 民族志
  • 51 篇 民族主义
  • 50 篇 文化
  • 49 篇 马克思
  • 44 篇 马克思主义
  • 40 篇 民国时期
  • 38 篇 教授
  • 38 篇 本土化
  • 36 篇 民族
  • 34 篇 中华人民共和国
  • 34 篇 中国社会科学院
  • 34 篇 人类学家
  • 34 篇 朱熹
  • 34 篇 少数民族
  • 33 篇 文明

机构

  • 4,423 篇 厦门大学
  • 923 篇 中央民族大学
  • 831 篇 中山大学
  • 800 篇 北京大学
  • 286 篇 中国人民大学
  • 251 篇 云南大学
  • 248 篇 南京大学
  • 231 篇 清华大学
  • 212 篇 华东师范大学
  • 191 篇 复旦大学
  • 167 篇 武汉大学
  • 165 篇 南开大学
  • 132 篇 浙江大学
  • 129 篇 集美大学
  • 121 篇 四川大学
  • 119 篇 西南民族大学
  • 116 篇 华中科技大学
  • 108 篇 北京师范大学
  • 102 篇 中南民族大学
  • 97 篇 四川美术学院

作者

  • 177 篇 彭兆荣
  • 147 篇 乐爱国
  • 100 篇 周大鸣
  • 53 篇 田中群
  • 52 篇 董学畅
  • 50 篇 王铭铭
  • 46 篇 张先清
  • 43 篇 马戎
  • 39 篇 胡荣
  • 35 篇 颜晓梅
  • 35 篇 董建辉
  • 35 篇 李少菁
  • 33 篇 任斌
  • 33 篇 陈忠
  • 32 篇 张亚辉
  • 29 篇 谢清果
  • 29 篇 麻国庆
  • 29 篇 袁同凯
  • 28 篇 孙世刚
  • 27 篇 张淑桂

语言

  • 12,541 篇 中文
检索条件"机构=厦门大学人类学与民族学系"
12541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家父长与氏族:韦伯“传统型支配”概念的分析与批评
收藏 引用
湖北民族大学报(哲社会科版) 2022年 第4期40卷 1-11页
作者: 张亚辉 厦门大学人类学与民族学系
韦伯的“传统型支配”概念是以19世纪以来社会科的核心研究对象“印欧人的家父长制度”为经验基础的。韦伯和所有的社会家一样承认世界上存在各种类型的亲属制度,但只有印欧人的家父长制度才将亲属制度和法权结合在一起,成为更大规...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司法、创造与和平:论西方人类学的王权研究
收藏 引用
青海民族研究 2022年 第3期33卷 70-81页
作者: 张亚辉 厦门大学人类学与民族学系 福建厦门361005
19世纪以来西方人类学关于神圣王权研究深受印欧文明结构的影响,近代以来,国王与第三等级的直接遭遇产生了诸多理论困境,尤其以生产者视角来理解王权的性质,完全忽视了神圣王权与武士阶层的关系是理解王权现象的关键所在,这一关系有诸...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实证与历史想象:20世纪前期“南岭走廊”的瑶人研究——以徐益棠、杨成志、费孝通的比较为中心
收藏 引用
广西民族大学报(哲社会科版) 2022年 第1期44卷 40-50页
作者: 赖景执 厦门大学人类学与民族学系 福建厦门361005
旨在从“南岭走廊”瑶人研究的历史场景出发,以徐益棠、杨成志、费孝通术思想的不同面向为中心线索,将术作品、代表性学人及其上下内外关系视为审慎的对象,由此还原某个特定时段里的术研究本相。具言之,20世纪前期的瑶人研究曾经...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绅士、共同体与现代性:中英绅士理论的思想史比较
收藏 引用
社会 2021年 第1期41卷 207-235页
作者: 黄子逸 张亚辉 厦门大学人类学与民族学系
从中世纪向现代转型的过程中,"绅士"作为崛起的新兴势力逐渐成为英国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构成其现代性生成的重要路径。作为从共同体向社会转型的核心机制,"绅士"不仅促成日耳曼共同体与现代政治结合,将村落共同体与现代市场结合...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甲波的声望:基于岭·格萨尔王史诗与林葱、德格两土司关系的民族学研究
收藏 引用
中国藏 2022年 第5期 57-63,212页
作者: 卓玛青措 厦门大学社会人类学人类学民族学 厦门361000
文章聚焦于历史上享有岭·格萨尔后裔盛名的林葱土司家族与声名显赫的德格土司家族,他们作为土司的权威来自中央王朝,而作为“甲波”的声望则来自社会内部,并且这一声望与其氏族神圣血缘密切相关。作者通过汉藏史料与口述史材料,分别介...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试论葛兰言中国研究的比较方法
收藏 引用
西北民族研究 2022年 第1期 109-119页
作者: 黄子逸 张亚辉 厦门大学人类学与民族学系 厦门361005 厦门大学社会与人类学 厦门361005
本文基于法国者葛兰言的中国研究文本,具体介绍其研究中比较方法的应用,探讨其对于中国研究和人类文明发展研究的贡献。葛兰言从社会节奏、社会发生和婚姻联盟等角度对先秦中国人与古日耳曼人、北美印第安人、古阿拉伯人进行对比。他...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从乡土工业到园艺改革——论费孝通关于乡村振兴路径的探索
收藏 引用
厦门大学报(哲社会科版) 2020年 第1期70卷 60-68页
作者: 张亚辉 庄柳 厦门大学人类学与民族学系
20世纪初,基于对当时中国所处现代世界体系发展序列定位的不同认知以及由此而选取的不同比较研究对象,费孝通与理查德·H.托尼为中国的乡村振兴设计了两条不同的发展路径,前者主张以乡土工业为基点来构筑乡村的现代性,后者则强调园艺改...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道德之债:莫斯对印欧人礼物的研究
收藏 引用
社会 2020年 第3期40卷 173-211页
作者: 张亚辉 厦门大学人类学与民族学系
本文重新梳理了莫斯在《礼物》一书中对罗马法、印度法和日耳曼法研究的材料,结合莫斯"人的范畴"的研究,试图指出:印欧人的礼物是第一等级和第二等级特有的交换方式,而且这两个等级的礼物交换原则各自不同;而构成现代西方社会主体的第...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双重政体下的遗产政治:当代泰国城市空间重塑的批判性遗产研究
收藏 引用
湖北民族大学报(哲社会科版) 2023年 第3期41卷 48-60页
作者: 姚畅 龚浩群 华东师范大学人类学研究所 厦门大学人类学与民族学系
目前中国的文化遗产研究理论脉络比较分散,没能在文化遗产研究中发挥指导作用。因此国外的批判性遗产研究成果和研究路径,有助于刺激中国文化遗产研究的问题意识。外国者分别对清迈和曼谷两个城市进行研究,从批判性遗产研究的角度,将...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作为中国陶瓷认知与表述范畴的“窑”——一个知识考古的视角
收藏 引用
术论坛 2019年 第4期42卷 143-148页
作者: 赵利中 厦门大学人类学与民族学系
陶瓷是华夏文明极具代表性的器物符号,其生成、播衍、流变的历史过程始终与土地息息相关。以"窑"为核心概念的中国陶瓷命名分类体系,是舆地类序政治空间格局和疆域地理思想在事物理解上的反映,是土地文明伦理的独特"人-地"关系在事物体...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