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音乐记忆及演奏中的“组块”方式 收藏
音乐记忆及演奏中的“组块”方式

音乐记忆及演奏中的“组块”方式

作     者:树星潼 李小诺 

作者单位:上海音乐学院 

会议名称:《2024·中国音乐家协会音乐心理学学会第八届学术研讨会》

会议日期:1000年

学科分类:13[艺术学] 1302[艺术学-音乐与舞蹈学] 

关 键 词:组块 音乐记忆 音乐演奏 

摘      要:音乐短时记忆中的组块方式及其在音乐演奏中的体现是目前音乐心理学研究中较少涉及但又十分重要的问题。本研究重点通过以组块为切入点,探索组块在音乐短时记忆中处理音乐信息以及音乐家在音乐表演中如何组块,结合实验以及其他相关性研究,解释组块在音乐记忆和演奏中的认知心理基础。组块理论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米勒(Miller,G.A)1956年在《神奇的数字7±2:我们信息加工能力的限度》一文中提出,即组块信息的短时记忆的容量限度为7±2个单位,并相对恒定。组块作为一种记忆机制,在处理音乐信息的过程中体现在它将我们感知的信息与先前已有的知识经验相联系。音乐是一种连贯的整体,是和声、旋律、织体等音乐基本要素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产物。尤其是在特定的音乐语境下,大多音乐家们总是遵循特定的构成原则,这些原则对音乐起到类似于语法一样的组块作用。在音乐记忆方面,美国心理学家Deutsch对音乐信息处理过程中的组块进行了研究,通过两个实验探究有层次(分层)组织的音调序列的记忆模式,从而证明了组块的作用。实验一比较可以简化处理的音乐序列和不能简化处理的音乐序列;实验二是探究时间分割在处理这些音乐序列中的作用。结果显示音乐是由多个层次的组块构成,通常较高的层次可以组织较低的层次。组块能力可以让我们在已有经验上最大限度得读取我们需要的音乐信息。高质量的音乐演奏取决于在练习阶段中产生的流畅性,这和日积月累的音乐经验密不可分,熟练的音乐家们往往可以通过组块来内化音乐中隐含的信息,不仅能提高读谱的正确率,还能使人们在欣赏音乐时能够从音响和节奏这些要素的联系当中从整体上把握乐曲。有一些初步证据表明视奏的准确性,即在乐器上演奏音符的准确性可能与眼球运动有关,比如在实验中发现,视奏时音乐家们的眼球会通过像和弦这样的垂直模式来观察主调音乐,而在观察具有水平结构的复调音乐时则要用Z字形来进行扫描乐谱。还有学者研究了视奏过程中注视的次数和持续时间与演奏的准确性相关联,结果发现由于眼动和信息整合的要求较低,因此较少的阅读调动较少的认知资源,更多的认知资源可用于提高乐器演奏的准确性。因此想要达到较好的演奏状态就要进行有意识的组块训练,能够短时间内吸收、操纵、记忆和检索音乐信息。音乐作为一门听觉艺术,同时也是是人类心理的产物。音乐中的组块研究从音乐结构的角度探寻了组块对音乐记忆效果和在音乐演奏中的影响,组块能力提供了更为便捷的方式,使听众能够对乐曲中有意义的模式和结构产生反应,提升记忆效果,情感产生共鸣,审美经验得到满足。并且与音乐演奏相关的组块能力能否从作曲家、演奏家和听众的不同方面进行区分和进一步理解还是有待研究的问题。在音乐心理学的学科视阈中,基于组块的音乐记忆和演奏研究也对未来的学科发展拓展新的成长空间。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