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本族语英语语境下英汉交替传译非流利性产出特征研究 ——以东南亚英语汉译为例
作者单位:广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白佳芳
授予年度:2024年
学科分类:0502[文学-外国语言文学] 050201[文学-英语语言文学] 05[文学]
主 题:非本族英语 交替传译 非流利性 实证研究 东南亚英语
摘 要:在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的背景下,非本族语英语者数量已远超本族语英语者,并衍生了异于英美标准英语的地域性英语变体。作为英语变体的典型代表,东南亚英语本土化特色显著,给承担口译任务的译员带来压力和挑战。作为口译评估的重要标准,非流利性在口译学习者产出中频繁出现,影响译语流利性。目前,国内外相关研究多聚焦本族语英语学习者口语产出特征研究,对非本族语英语学习者口译中的非流利性产出特征缺乏系统深入研究,尤其是非本族语英语语境下英汉口译的非流利性产出特征的实证研究尚显不足,已有相关研究多为经验性讨论,鲜少使用科学的测量工具进行实证性研究。此外,对于不同口译水平和不同性别的口译学习者在非流利性产出特征上是否存在显著差异、有何具体差异更是凤毛麟角。 本研究采用实证研究方法,通过系统标注和统计非流利性子类型,基于Gile的认知负荷模型和Levelt的言语产出模型,考察30名学生译员在东南亚英语交替传译中的非流利性特征及其不同口译水平和不同性别的口译学习者非流利性产出特征的差异。研究首先对东南亚英语口译产出的非流利性(无声停顿、有声停顿、重复、自我修正)的频率、时长、句法分布、原因展开定量和定性和统计和分析;然后据此探讨不同口译水平和不同性别的口译学习者非流利性产出特征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研究发现:(1)总体上,在东南亚英语交替传译中,无声停顿和有声停顿的频次和总标注时长最高,其次是自我修正和重复;非流利性的四个指标之间并没有表现出明确的正向或负向关联;非流利性产出主要出现在句前、分句前和词组中间;非流利性产生的主要原因包括源语听辨困难、提取表达、寻找笔记和监控产出;(2)口译水平显著影响非流利性的频率和时长,且该效应主要体现在无声停顿、有声停顿、重复上,但对自我修正影响不大,高、中、低水平的学生译员在句子前、分句前、平行结构和词组间呈显著相关性;高、中、低水平的学生译员在源语听辨、寻找笔记、寻找表达等方面存在显著的相关性;(3)性别差异对非流利性的频率、时长和原因不产生显著影响,但男性译员使用有声停顿数量高于女性译员,女性译员无声停顿、重复和自我修正数量高于男性译员,女性译员非流利性时长均高于男性译员。男性译员和女性译员在分句前和平行结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性,男性译员出现非流利性的位置相对女性译员而言较为合理。 研究旨在加深对非本族英语语境下英汉交替传译非流利性产出特征的理解,为口译教学与实践提供借鉴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