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TMS对脑卒中后视空间障碍患者的治疗作用及视频分析技术在其疗效评估中的应用
作者单位:长春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蔺勇
授予年度:2024年
学科分类:1002[医学-临床医学] 100204[医学-神经病学] 10[医学]
主 题:脑卒中 视空间障碍 画钟试验 重复经颅磁刺激 视频分析技术
摘 要: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治疗对脑卒中后视空间功能障碍的疗效,实现脑卒中后视空间功能障碍的精准评估,并为临床治疗疗效评价指标提供可行方案。 方法:按照纳入标准、排除标准、脱落及剔除标准,入选了2021年9月至2023年6月期间在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的40例脑卒中后视空间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观察组各20人,在干预前后运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 CA)对患者进行整体认知功能筛查,并运用画钟试验(Clock Drawing Task,CDT)、复制立方体试验及复制链锁五边形试验对患者的视空间功能进行评估,在上述视空间功能评估过程中采用主机位、次机位录制患者视频,并对患者的上述评估操作进行录屏。此后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加用左侧前额叶背外侧(Dorsolateral Prefroutal Cortex,DLPFC)rTMS治疗(10Hz),两组患者每日治疗1次,5次/周,持续2周。干预结束后再次进行整体认知功能筛查、视空间功能评估及视频录制,运用Excel将收集到的数据录入并整理,运用SPSS20.0进行统计分析;使用Virtual Dub视频分析软件对上述视频进行处理,记录并计算画钟试验、复制立方体试验及复制链锁五边形模块各事件及其时间分布,分析对比治疗前后两组内时间差异。 结果: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的MMSE总分、Mo CA总分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但组内对比实验组复制链锁五边形试验评分和CDT评分与治疗前评分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组内对比实验组CDT事件一时长较治疗前明显缩短(11.36±4.56ms VS.12.19±4.75ms,P0.01),CDT事件三时长较治疗前明显缩短(15.56±4.48ms VS.17.40±5.13ms,P0.01),CDT事件二时长较治疗前缩短(40.45±16.31ms VS.45.32±21.30ms,P0.05),复制立方体时长较治疗前缩短(63.29±12.72ms VS.76.65±17.21ms,P0.05),及复制链锁五边形时长较治疗前缩短(68.07±11.36ms VS.79.35±12.81ms,P0.05);对照组治疗后CDT事件三时长较治疗前明显缩短(17.86±5.38ms VS.18.84±5.69ms,P0.01),CDT事件一时长较治疗前缩短(9.34±3.86ms VS.9.91±3.79ms,P0.05),CDT事件二时长较治疗前缩短(39.59±19.28ms VS.42.35±21.51ms,P0.05),复制立方体时长较治疗前缩短(65.79±23.15ms VS.68.15±24.28ms,P0.05),及复制链锁五边形时长较治疗前缩短(63.02±18.00ms VS.65.75±19.05ms,P0.05)。治疗2周后,实验组在CDT事件三中的时长变化率(10.00±5.49)%高于对照组的时长变化率(5.68±4.56)%(P0.05),实验组在复制立方体试验中的时长变化率(15.98±12.91)%高于对照组的时长变化率(3.23±3.00)%(P0.05),且实验组在复制链锁五边形试验中的时长变化率(13.86±8.34)%高于对照组的时长变化率(3.96±3.04)%(P0.05)。 结论:常规认知康复训练及rTMS治疗均对PSCI患者总体认知功能具有改善作用,但10Hz rTMS联合常规认知康复训练对患者的视空间功能改善效果更为显著;应用视频分析技术可以量化评价上述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