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手机冷落行为与儿童内化问题的关系:亲子关系的视角
作者单位:信阳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张永欣;胡晋
授予年度:2024年
主 题:父母手机冷落行为 内化问题 亲子关系 亲子互动 消极情绪 小学生
摘 要:近年来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呈现出低龄化趋势。《国民家庭亲子关系报告》显示,近七成中国父母在陪伴儿童时会使用手机,育儿活动中的数字分心现象日益突出。父母因使用手机而干扰或中断亲子互动的现象被研究者形象地称为“父母手机冷落行为,是数字化时代典型的技术干扰形式之一,也被认为是消极父母教养方式的新型表现形式。大量研究发现父母手机冷落行为对子女心理适应有负面影响,但主要针对学前幼儿和青少年群体,缺乏对儿童的关注。因此,本研究以小学儿童为被试,从亲子关系的视角考察父母手机冷落行为对儿童内化问题(焦虑、抑郁)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日记法相结合的方式,从不同时间尺度上考察父母手机冷落行为和儿童内化问题之间的关系及其心理机制。研究一以河南省信阳市701名小学三、四、五、六年级学生为被试,采用父母手机冷落行为量表、亲子关系量表和长处与困难量表,在宏观时间尺度(年)上考察了父母手机冷落行为与儿童内化问题的关系以及亲子关系的中介作用。由于父母手机冷落行为和儿童的内化问题(如焦虑、抑郁等情绪症状)可能在微观时间尺度(日)上存在波动,研究二通过一个短期密集跟踪七天的日记法来检验变量关系在微观时间水平(日)上是否依然成立,采用亲子互动和消极情绪来测量亲子关系和内化问题的日常水平。研究二从河南省洛阳市某小学三、四、五、六年级选取146名小学生为被试,连续一周(周一至周日)每天晚上21:30到22:30完成父母手机冷落行为量表、亲子互动量表和消极情绪量表。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在宏观时间尺度上,父母手机冷落行为不仅直接正向预测儿童内化问题,还通过亲子关系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内化问题;(2)在微观时间尺度上,当日效应中,当天的父母手机冷落行为正向预测当天的儿童消极情绪,负向预测当天的亲子互动;(3)隔日效应中,前一天的父母手机冷落行为正向预测后一天的儿童消极情绪,前一天的儿童消极情绪正向预测后一天的父母手机冷落行为,但二者均无法预测亲子互动。(4)在个体内水平上,亲子互动在父母手机冷落行为和儿童消极情绪中起中介作用,但在个体间水平上,亲子互动不起中介作用。这些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在宏观时间尺度(年)上,还是微观时间尺度(日)上,父母手机冷落行为对儿童内化问题(焦虑、抑郁)均存在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并且损害亲子关系、降低亲子互动质量这一人际过程在其中发挥了中介作用;同时,父母手机冷落行为与儿童消极情绪存在双向预测关系,也就是说儿童的消极情绪也会反过来加重父母手机冷落行为。这些发现有助于深化理解父母手机冷落行为与儿童情绪适应的关系,为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预防和家庭教育指导实践提供了实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