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人激光辅助超声引导下中心静脉置管术在儿科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李志文
授予年度:2023年
学科分类:1002[医学-临床医学] 100202[医学-儿科学] 10[医学]
摘 要:目的:儿科患者中心静脉置管术在临床麻醉工作中具有挑战性。在本研究中,我们发明了一种单人激光辅助超声引导系统,旨在探索这种新型超声引导方法在儿科患者中心静脉置管术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是否优于传统超声引导方法。方法:共纳入58例年龄在6个月-6岁拟行全麻手术并具有中心静脉置管术适应证的儿科患者,采用随机法分为对照组(TUG组)和实验组(LAUG组),每组29例。全麻诱导后,超声引导下中心静脉置管术由超声使用经验丰富的的麻醉医生进行。主要观察指标为首次置导丝成功率。次要观察指标为首次置管成功率、总体置管成功率、首次针尖位置和首次针尖位置正中率、穿刺针方向调整次数、穿刺尝试次数、定位时间、成功穿刺置管时间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LAUG组的首次置导丝成功率[29/29,(100.00%)]明显高于TUG组[22/29,(75.86%)],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10)。LAUG组穿刺针方向调整次数明显少于TUG组[(1.12±0.93)次VS(3.24±1.46)次],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LAUG组的首次置管成功率、总体置管成功率、穿刺尝试次数和并发症发生率与TUG组相比,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另外,两组患儿的一般基线特征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儿的颈内静脉深度、前后径及左右径等指标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儿颈内静脉与颈动脉的相对位置关系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大多数患儿其颈内静脉位于颈动脉的外侧或前外侧,仅个别患儿存在解剖变异。结论:与传统超声引导方法相比,单人激光辅助超声引导系统是传统方法的有效改进。通过在患儿皮肤上投射激光,并提供更好的操作条件(稳定的超声探头),明显提高了6个月-6岁患儿中心静脉首次置导丝的成功率。并且,单人激光辅助超声引导法还可获得理想的首次针尖位置,减少了穿刺针针尖方向的调整次数,缩短了完成穿刺置管的时间,从而提高了穿刺效率。此外,单人激光辅助超声系统对避免儿科患者中心静脉穿刺时机械并发症的发生具有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