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内固定方式治疗12周内陈旧性肱骨外髁骨折的疗效比较
作者单位:安徽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孙军
授予年度:2023年
学科分类:1002[医学-临床医学] 100202[医学-儿科学] 10[医学]
摘 要:目的:肱骨外髁骨折是指肱骨外髁带肱骨小头,或同时带有部分滑车的关节内骨折,是最常见的肘关节骨骺损伤。由于其属于关节内损伤,未骨化的软骨在普通X线下不显影,极易在初诊时漏诊、误诊,导致骨折畸形愈合。普遍认为当骨折延误治疗超过3周时,临床上称为陈旧性骨折。目前对于该种骨折治疗国内外学者一致推荐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而在内固定类型的选择上,还存在着分歧。临床中常用的内固定包括克氏针、空心加压螺钉以及可吸收螺钉等。本次研究的目的是比较分别采用克氏针和空心钉内固定治疗儿童陈旧性肱骨外髁骨折的临床疗效。资料与方法:收集整理我院骨科在2016年1月至2020年3月在我院收治的81例分别采用空心钉和克氏针治疗的发病12周内陈旧性肱骨外髁骨折患儿,根据内固定的选择分为克氏针组(克氏针内固定组)48例,空心钉(空心钉内固定组)33例。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两组患儿在年龄、受伤距离手术时间、两组患儿术后提携角、Baumann角等的差异性;卡方检验分析两组患儿在性别、患侧以及骨折损伤类型上(Jacob)分型上的差异性。末次随访时记录Dhillon评分标准评估肘关节功能。术后并发症以切口感染,钉道松弛、关节屈伸受限、肱骨小头缺血性坏死以及延迟愈合发生率等进行评估。结果:克氏针组与空心钉组在年龄、性别、患侧、手术时长、受伤距手术时间以及骨折Jacob分型上,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克氏针组中患儿末次随访测Baumann角(15.71°±2.95°)和提携角(5.71°±3.03°)与空心钉组Baumann角(16.16°±3.13°)和提携角(5.32°±3.08°)比较,无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肘关节伸展及屈曲角度,前臂旋前及旋后角度,亦无显著性统计学差异。克氏针组肘关节Dhillon评分为6~10(8.23±1.41)分,空心钉组为6~10(8.58±1.28)分,亦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均未出现肘内外翻畸形、鱼尾状畸形、迟发性尺神经炎以及缺血性坏死等并发症。然而,在短期并发症中,克氏针组出现钉道感染1例,钉道松弛1例以及1例关节屈伸受限,空心钉组出现钉道感染2例,5例关节屈伸活动受限以及1例延迟愈合;空心钉组中并发症发生率8/25(24.24%)显著高于克氏针组(3/45,6.67%)(P=0.046),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克氏针组内固定与空心钉内固定治疗发病12周内儿童陈旧性肱骨外髁骨折均可获得满意效果,但克氏针较螺钉内固定并发症发生率低,且无需二次手术,可作为优先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