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基于静脉代偿功能的静脉窦血栓患者预后风险预测及评价 收藏
基于静脉代偿功能的静脉窦血栓患者预后风险预测及评价

基于静脉代偿功能的静脉窦血栓患者预后风险预测及评价

作     者:付曦瑶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邓方

授予年度:2023年

学科分类:1002[医学-临床医学] 100204[医学-神经病学] 10[医学] 

主      题:颅内静脉窦血栓 静脉循环代偿 危险因素 预后 

摘      要:研究背景及目的:颅内静脉窦血栓(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CVST)是累及颅内静脉系统的以脑血流回流受限为特征的脑血管疾病。因其病因繁多,发病率低,临床表现多样,有一定的致残率和病死率,故能够对患者及时诊治、有效治疗成为临床研究的重点。有研究表明,静脉窦血栓患者颅外静脉循环代偿与CVST患者的预后相关,但能否根据静脉循环代偿功能评估患者预后情况研究尚少。本研究旨在通过应用影像学以达到定量评估CVST患者颅外静脉循环代偿,结合公认的CVST危险因素制定预后评价量表,以此探究颅外静脉循环代偿与临床相关因素的结合对预后关系的综合判定。这有助于识别预后不良的高危因素,早期判断患者预后情况,精准干预临床治疗,我们期望可以改善患者预后情况。材料和方法:根据严格的纳入和排除标准收集2021年6月至2022年12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确诊为CVST的患者40例。收集所有患者的一般信息、危险因素、临床表现、检验指标及影像学资料,运用3D Slicer提取颅外静脉,建模以得出其体积。在患者出院后2个月通过电话随访患者,并运用改良Rankin评分(modified Rankin Scale,mRS)对患者预后神经功能状态进行量化评分。对患者预后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并制定预后评价量表。应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urve,ROC)和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评价多因素模型。利用SPSS 25.0对以上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所有统计指标均采用双侧检验,P0.05认为差异具有显著性。结果:纳入研究的40例CVST住院患者均得到随访,患者均存在颅外静脉循环代偿,平均颅外静脉的体积是4.80±2.39cm3。患者是否存在意识障碍、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运动障碍、视野/听觉/语言障碍等功能缺损症状、颅内出血、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ICP)≥300 mmH2O、颅外静脉循环代偿体积不足等因素在预后良好与预后不良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经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后,显示意识障碍[优势比(odds ratio,OR)7.256,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319~39.925]、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OR 6.620,95%CI 1.161~37.729)、颅内压≥300 mm2O(OR 8.349,95%CI1.038~67.191)、颅外静脉循环代偿体积不足(OR7.008,95%CI 1.005~48.858)与预后独立相关。ROC曲线分析显示,模型ROC曲线下面积为0.869,95%置信区间分别为(95%CI 0.744~0.994,P0.01),综合考虑临床应用可行性,最佳截断点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3%,79%,表明该模型预测能力较强,故评分为2分及以上的患者考虑为预后不良。结论:1、CVST患者的MRV经建模后得到颅外静脉体积,可反映颅外静脉代偿功能,代偿功能良好有利于患者预后转归情况。2、CVST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意识障碍、局灶性神经功能的缺损、颅外静脉代偿体积不足以及颅内压≥300 mmH2O。3、根据颅外静脉体积在内的危险因素制定了真实准确性良好的4分制CVST临床预后评估量表,可作为临床早期评估患者预后的应用工具之一,为患者精准化临床决策提供参考。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