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中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建档保护研究 收藏
中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建档保护研究

中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建档保护研究

作     者:伍虹宇 

作者单位:上海体育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郭玉成

授予年度:2022年

学科分类:0403[教育学-体育学] 04[教育学] 

主      题:民族传统体育 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 档案 建档保护 

摘      要: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国各民族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共同创造并世代相传的具有重要文化、教育、健身等价值的传统体育文化表现形式、实物和空间。伴随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进程的加速,中外体育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为我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传播创造了条件,同时在外来体育文化冲击下,我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和传承空间也受到挤压。加之过度商业化和不科学的保护行为,更进一步削弱了我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群众基础和文化根基。建档保护是通过文字、录音、录像等形式,将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的文化基因、民族特色和历史记忆等重要文化资源以档案的形式记录和呈现,使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跨越时间和空间的留存和保护,有利于激发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内生动力和活力,推动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和延续。本研究运用文献研究法、实地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案例分析法、系统研究法等研究方法,以档案学、管理学、文化遗产学、体育学等学科理论和方法为基础,以实地调查和深度访谈材料为依据,结合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概念、内涵与内容特质,围绕“为何建档“谁来建档“如何建档等核心问题对我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建档保护展开深入探讨和研究,可为我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建档保护工作开展提供参考和借鉴。主要内容如下:第一,借鉴项群分类法和《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结合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质属性、表现形式等,兼顾对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采集的需求,将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分为武术类、舞蹈类、养生类、球类、较力类、射箭类、棋牌类、空中类、马上技巧类、跑跳投类、水上与冰雪活动类、民俗节庆类等12个类别,并对已公布的5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分类。第二,基于对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内涵、特征的深刻理解与把握,分析提出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身体性、乡土性、民族性、群体性等特征;并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阐释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内容特质。针对“为何建档问题,将其归结为四个方面:可保存并补充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资源,构建传统体育社会记忆;可拓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渠道,培养传统文化接班人;可挖掘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潜在的经济价值,提高生产性服务能力;可提升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跨文化传播效能,彰显中华文化软实力。第三,通过实地调查、文献研究、网络调查相结合的方式,掌握当前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建档保护实践情况,围绕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建档保护的责任主体、实现方式、主要内容、开发利用等方面展开分析,揭示出当前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建档保护面临缺乏统一建档标准、资源共享途径缺失、主体价值认知偏差、建档专项资金短缺、专业指导力量薄弱、法律法规尚不完善等现实问题。第四,针对已有问题,研究结合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及其档案的内容特质,提出相应对策。一是建立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建档保护的业务标准:构建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分类标准;制订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归档范围标准;规范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建档保护流程。二是优化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建档保护的实施路径:加强档案宣传教育,提升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建档保护意识;明确主体责权关系,优化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建档组织体系;搭建协同共享平台,建立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动态性数据库。三是完善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建档保护的保障机制:建立健全法律体系,制定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建档保护专项法规制度;加大资金筹集力度,设置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建档保护专项扶持资金;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建设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建档保护专业人才队伍。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