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恶性骨肿瘤术后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风险预测模型的初步构建 收藏
恶性骨肿瘤术后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风险预测模型的初步构建

恶性骨肿瘤术后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风险预测模型的初步构建

作     者:戴丽群 

作者单位:福建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胡荣

授予年度:2020年

学科分类:1011[医学-护理学(可授医学、理学学位)] 10[医学] 

主      题:恶性骨肿瘤 术后感染 流行病学特征 危险因素 风险预测模型 

摘      要:目的:1.通过对恶性骨肿瘤患者进行回顾性资料收集和病例对照研究,了解恶性骨肿瘤患者发生术后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2.通过病例对照研究分析恶性骨肿瘤患者术后发生感染的独立预测因素,构建恶性骨肿瘤术后感染的风险预测模型。方法:1.恶性骨肿瘤术后感染流行病学调查通过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09年1月1日至2019年6月30日在福建省某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行手术治疗的恶性骨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病例组(感染组)选择期间发生术后感染的恶性骨肿瘤患者。对照组(未感染组)根据住院年份、恶性骨肿瘤的疾病类型与病例组1:1配对,采用计算机产生的随机数字抽样,随机选取住院期间未发生术后感染的恶性骨肿瘤患者。收集感染病例术后感染的发生部位和病原菌的分布情况,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2.风险预测模型的初步构建病例组和对照组进行研究变量的单因素分析,将有意义的指标经共线性诊断后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和决策树分类分析分别构建恶性骨肿瘤术后感染风险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及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评价和比较两种预测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1.2009年1月~2019年6月恶性骨肿瘤手术病例1073例,发生术后感染183例,术后感染发生率为17.05%。183例恶性骨肿瘤术后感染病例中单部位感染165例,合并多部位感染18例。感染部位分布:手术切口感染105例,泌尿系感染44例,呼吸道感染38例,血流感染7例,PICC导管感染4例,肠道感染1例,腹膜炎感染个1例,其他感染3例。病原菌分布:共计检出病原菌232株,其中52例为混合细菌感染,培养出的病原菌中主要为细菌感染,革兰阳性菌感染占54.74%(127/232),革兰阴性菌感染占37.93%(88/232),真菌感染占6.47%(15/232)。按分离菌株排序,所检出的菌株前五位依次为:表面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草绿色链球菌和肺炎克雷伯菌。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恶性骨肿瘤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的显著相关因素包括手术时长,肿瘤部位,放疗史,贫血,内固定物,术中出血量,围手术期输血,留置尿管。进一步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时长、肿瘤部位、放疗史、贫血是恶性骨肿瘤患者术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Logistic预测模型:Logistic(P)=-0.241+0.215*手术时长–1.345*肿瘤部位上肢–0.500*肿瘤部位下肢+1.967*放疗史+0.507*贫血。回归预测模型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64.21%(235/366)、61.20%(112/183)和67.21%(123/183)。建立决策树分类模型,共分析得到7个节点,其中叶节点4个,深度为3,筛选出3个解释变量:手术时长、留置尿管、肿瘤部位。***回归预测模型AUC 0.673(95%CI 0.618~0.728)较决策树分类预测模型AUC 0.621(95%CI 0.570~0.672)高,通过比较检验,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Logistic模型预测效能更优(Z=2.096,p=0.036)。Logistic模型风险分值范围为0.174~0.938,根据四分位数法进行风险分层:≤0.397为低危组、0.398~0.492为中危组、0.493~0.600为高危组、≥0.601为极高危组。结论:1.恶性骨肿瘤患者术后感染的发生率较高,感染部位以手术切口感染多见,主要的病原菌是革兰氏染色阳性菌(以表面葡萄球菌多见),其次是革兰氏染色阴性菌(以大肠埃希菌多见),少量由真菌所致(以白色念珠菌多见)。2.手术时长、肿瘤部位、放疗史、贫血是恶性骨肿瘤患者术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的预测效能优于决策树分类模型,可用于早期临床预测术后感染。评分分值范围为0.174~0.938,评分越高,术后感染发生率越高。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