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蒙古族药膳典籍《饮膳正要》英译研究 收藏
蒙古族药膳典籍《饮膳正要》英译研究

蒙古族药膳典籍《饮膳正要》英译研究

作     者:崔馨予 

作者单位:内蒙古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刘瑾玉

授予年度:2022年

学科分类:0502[文学-外国语言文学] 050201[文学-英语语言文学] 05[文学] 

主      题:《饮膳正要》英译 药膳典籍翻译与传播 学术性翻译 布迪厄场域理论 行动者网络理论 

摘      要:成书于元朝的药膳典籍《饮膳正要》是我国甚至是世界上最早的食疗医学专著,对于深入探析中华民族多元饮食文化史、养生医学史及中外文化交流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首部英文全译本由汉学家保罗·布尔(Paul ***)、人类学家尤金·安德森(Eugene ***)以及食物领域的历史学家查尔斯·佩里(Charles Perry)于2000年合作完成,在海外蒙古学史、医药学史等研究领域具有一定影响力。从翻译学的角度研究《饮膳正要》英译本对中国古代医学成果在海外的翻译与传播有重要意义。本文以英译本A Soup for the Qan:Chinese Dietary Medicine of the Mongol Era as Seen in Hu Sihui’s Yinshan Zhengyao:Introduction,Translation,Commentary and Chinese Text为研究对象,以布迪厄的场域理论和拉图尔的行动者网络理论为理论分析工具,综合运用个案研究法和文本细读法对《饮膳正要》英译本进行深入考察。通过对比原文和译文,本文厘清了该译本在海外中医翻译场域和汉学场域中的占位、考察了翻译出版网络的行动者及其资本,以及译者惯习在翻译思想上及翻译策略的体现。并且采用定量的研究方法分析了《饮膳正要》在海外的传播情况。经研究发现:(1)译者布尔等人在翻译思想及翻译策略上发挥译者惯习,整体采用异化策略,致力于将本土医学术语、其他民族饮食词以及中国文化历史等引入西方世界。此外,大量副文本的增添体现布尔等译者群各专业领域的惯习,凸显学术类典籍英文译本特性。(2)参与互动构建翻译出版网络的行动者对翻译过程及传播都产生一定影响。(3)《饮膳正要》英译本在海外中医翻译场域和汉学场域中仍处于边缘地位。由于译者强调译文与源语语言文化保持高度一致,因此会产生一些错译、误译,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饮膳正要》在海外的传播和接受。研究认为,(1)中医翻译的日渐成熟为《饮膳正要》英译本进入中国传统医学翻译场域和汉学场域奠定基础。(2)原文及原文作者忽思慧以丰富的资本吸引作为汉学家兼译者的布尔等人。译者群通过各自资本和其他内部行动者所带资本招募外部行动者(出版社,出版社评论者),从而推动译作的产生与传播。(3)惯习影响布尔等人的文本选择及翻译思想和翻译策略。对中医术语、名物概念等的翻译,译者倾向于选择厚重翻译策略增加大量文内注释、脚注,同时采用异化策略遵循源语语言规范,呈现出学术译著的特色。对于原文的排比、重复和无主句译者多采取直译,总体呈现对应形式风格的转换再现原文本语言文化特征。在翻译养生箴言及序言时,译者注重还原源语的历史语境,采用特殊方式标记有文化内涵的词语。(4)《饮膳正要》英译本在海外中医翻译场域和汉学场域中虽崭露头角但目前始终没有占据中心位置。各行动者凭借资本在一定程度上助力《饮膳正要》英译本的出版与传播,但其力量十分有限。此外,译者受惯习影响将源文本转化为学术性较强的研究性译著,整体过度倾向于源语语言文化,出现较多表达不当的语句,这对普通英语读者来说难以实现可读性和接受性。总之,基于上述原因,《饮膳正要》英译本在对外传播中仍具有一定困难。尽管如此,从大众网络书评及其他社交媒体可以看出,《饮膳正要》在海外已得到一定的关注度,并作为食谱将逐渐走进海外人士的日常生活。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