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粉针对氯吡格雷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及药效学影响
作者单位: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杨志欣
授予年度:2016年
学科分类:1008[医学-中药学(可授医学、理学学位)] 1006[医学-中西医结合] 100602[医学-中西医结合临床] 10[医学]
主 题:注射用益气复脉 氯吡格雷 药动学 药效学 氯吡格雷羧酸代谢物
摘 要: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粉针方出自《医学启源》(金·张元素著,约成书于西元1186年)卷下的生脉散,原方成分为人参、麦冬、五味子,功可补肺益气,养阴生津。天津天士力集团于20世纪70年代受国家七五计划资助研制成功生脉注射液,1999年由国家中药现代化课题资助成功研制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粉针并于2007年7月上市,该制剂在临床用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收效显著。氯吡格雷为噻吩并吡啶类抗血小板药物,广泛被用于预防和治疗因血小板高聚集状态引起的心、脑和其他动脉的循环障碍类疾病。临床中为增强药物疗效或减少不良反应常将中西药合用,那么上述两者合并用药是否可以增强疗效,应用的安全性如何?基于此,本研究开展了以下几方面研究,以期为临床用药提供可参考意见。首先,针对选取的氯吡格雷指标性成分——氯吡格雷羧酸代谢物建立了 LC-MS/MS 定量分析方法,使用 Thermo Finnigan TSQ Quantum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色谱柱为 Agilent Eclipse XDB-C8(4.6mm× 150mm,3.5μm),流动相为0.1%甲酸水-甲醇(5:95,v/v)等度洗脱,体积流量为0.5mL/min。对方法的线性、精密度、准确度、回收率、稳定性等方面进行了考察,实验结果表明,建立的LC-MS/MS方法操作简单、快速、灵敏性高,可用于氯吡格雷羧酸代谢物的含量测定。血浆内源性物质不干扰样品峰,氯吡格雷羧酸代谢物在0.02-20μg/mL的范围内线性良好,标准工作曲线为Y=0.970085X+0.014395,r=0.99104。此方法的提取回收率在87%以上,精密度、准确度以及稳定性均符合FDA2001版生物样品的分析要求,可以用于氯吡格雷羧酸代谢物的检测,用以表征氯吡格雷的药代动力学特性。第二,在已建立的氯吡格雷羧酸代谢物浓度的检测方法上,考察了联合应用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粉针后对大鼠体内氯吡格雷的药动学影响。具体方法为将1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单独给药组的Wistar大鼠口服给予氯吡格雷(15mL/kg);联合给药组在给予大鼠尾静脉注射益气复脉(542mL/kg)1h后,口服给予氯吡格雷(15mL/kg)。单剂量考察实验中,两组鼠在口服给药氯吡格雷后立即在48h内的一系列不同时间点对大鼠进行取血。多剂量实验分组与单剂量相同并持续给药七天,第七天口服给药氯吡格雷后立即在48h内的一系列不同时间点对大鼠进行取血。血浆经处理后使用建立好的LC-MS/MS方法进行分析,计算血药中氯吡格雷羧酸代谢物浓度。实验结果表明,联合应用注射用益气复脉后,无论是在单剂量还是多剂量的联合用药实验中氯吡格雷的AUC0-t、Cmax、Tmax、T1/2等药动学参数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者合并用药时,氯吡格雷的药动学特征没有显著改变,在药动学方面注射用益气复脉对氯吡格雷没有影响。第三,通过测定注射用益气复脉与氯吡格雷合并用药后的凝血时间(包括凝血酶原时间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和出血时间,反映大鼠体内、外凝血途径功能及评估出血风险。凝血时间实验中动物给药、分组与采血均与药动学实验相同。分离后的血浆按照半自动凝血仪的PT、APTT试剂说明书进行测定。在测定出血时间实验中,除与药动学实验相同的两组外,另增加一组空白组作为参考。出血时间参考已有文献使用了剪尾法,记录鼠尾在37℃生理盐水中从开始流血到停止的时间。实验结果显示,联合应用注射用益气复脉与氯吡格雷后所测得的凝血时间和出血时间与单用氯吡格雷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者合并用药时,注射用益气复脉不改变氯吡格雷的凝血功能,亦不增加出血的副作用。结果表明,注射用益气复脉与氯吡格雷联合使用时,对大鼠体内的氯吡格雷没有明显影响,这意味着二者的联合使用是安全的。对于注射用益气复脉与氯吡格雷的在人体内是否存在相互作用,仍需要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