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拉康欲望理论及其在文学批评中的应用 收藏
拉康欲望理论及其在文学批评中的应用

拉康欲望理论及其在文学批评中的应用

作     者:汤春华 

作者单位:云南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李跃红

授予年度:2021年

学科分类:0501[文学-中国语言文学] 05[文学] 050101[文学-文艺学] 

主      题:拉康 欲望 主体 文学批评 

摘      要:欲望是人的本质,是精神分析的核心关切,更是文学的永恒母题。探究欲望的本质不仅为理解和把握人之为人的深层意涵提供了可能,同时也有助于文学批评的新的角度的开掘。作为拉康理论的核心范畴,欲望与文学批评具有天然的亲和力。若想透视拉康“欲望之真相,唯有在“三界的相互作用中才能获得。想象界、象征界、实在界作为拉康理论的结构矩阵,彼此勾连、缠绕交错。在想象界,自我是镜像的假面,但当其身份的合法性即将遭遇剥夺之际,源自象征界的语言在生发欲望之时也将主体间性注入了主体——欲望主体的结构彻底遭遇了裂解。而隐匿于想象界和象征界背后的存在之匮乏则是欲望之源,实在界之“物化身为对象a诱引主体捕捉欲望,却又始终阻挠着欲望的真正实现。对主体欲望的把握为解读文学人物形象提供了理论依据。拉康以文学文本阐释为依托,搭接了欲望理论和文学批评的桥梁。在拉康所开设的27次研讨班中,第六和第七次研讨班分别对《哈姆雷特》和《安提戈涅》两个文学文本做了集中阐发,从其欲望理论出发,对哈姆雷特的延宕、安提戈涅的一意孤行等重要的人物形象的问题做了有效阐释。以此,拉康的欲望理论为文学文本的接受、阐释和批评提供了新的启示与范例。拉康的欲望理论对国内文学批评在人物分析问题上开掘了许多新的解读角度,借助《霸王别姬》、《洛丽塔》两个文本,本文尝试借助该理论从“个体身份和“创伤经验两个角度读解人物。现有的批评实践极大地增进欲望理论与文学批评之关系,但理论运用上不统一的步调一定程度上彰示着理论的“局限。因此,就目前而言,了解理论的“局限,在可行的范围内进一步规范此类文学批评,以使拉康的欲望理论能更好地融入文学批评分析中来是为要紧。总之,拉康欲望理论为深入认识人、理解人,提供了新的视域,也为读者和批评家深入把握和分析文学人物形象,提供了新的途径。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