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颈椎后路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后颈椎曲度丢失的预测因素 收藏
颈椎后路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后颈椎曲度丢失的预测因素

颈椎后路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后颈椎曲度丢失的预测因素

作     者:代宇轩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顾锐

授予年度:2020年

学科分类:1002[医学-临床医学] 100210[医学-外科学(含:普外、骨外、泌尿外、胸心外、神外、整形、烧伤、野战外)] 10[医学] 

主      题: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 颈椎 矢状面平衡 曲度丢失 后凸畸形 后路手术 

摘      要:背景: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是治疗多节段颈椎退变性疾病的成熟术式之一。然而,有些患者尽管在术前存在颈椎生理前凸,在术后仍然出现颈椎曲度丢失或后凸畸形,从而影响脊髓的减压效果及长期临床预后。目前,虽然有些学者指出椎板成形术后颈椎曲度丢失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T1倾斜角和颈后肌肉损伤等,但由于不同研究中术式、手术节段范围及测量指标等存在差异性,因此,术后颈椎曲度丢失的预测因素尚存在争论。为此,本研究旨在系统探讨颈椎后路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C3-C6)对术后颈椎曲度改变及治疗效果的影响。目的:探讨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后颈椎曲度丢失的影像学和临床参数的预测因素,以及术后颈椎曲度丢失与治疗效果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行颈椎后路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ultilevel 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MCSM)65例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影像学参数包括术前C2-C7 Cobb角、术前C0-C2角、术前T1倾斜角(T1-Slope)、术前C2-C7活动度(C2-C7 range of motion,C2-C7 ROM)、术前C2-C7矢状垂直轴距(C2-C7 sagittal vertical axis,C2-C7 SVA)、术前头部重心矢状垂直轴距(center of gravity of the head-C7 sagittal vertical axis,CGH-C7 SVA)。临床因素包括:年龄、性别和体重指数等。临床疗效的评价指标包括:术前、术后JOA评分和JOA评分改善率。颈椎曲度丢失(Loss of Cervical Lordosis,LCL)=(术前C2-C7 Cobb角)-(末次随访C2-C7 Cobb角)。采用t检验、Pearson相关性检验、单因素及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探讨术后颈椎曲度丢失(LCL)的预测因素,并探讨LCL与术后JOA评分改善率的相关性。结果:按T1-Slope中位数26.60分为高低两组,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两组间的C2-C7 Cobb角(P=0.028)、C2-C7SVA(P0.001)和LCL(P=0.0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年龄、BMI、C0-C2角、C2-C7活动度和CGH-C7 SVA无统计学意义。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1-Slope(P0.001)和C2-C7 SVA(P0.001)有统计学意义,其余指标无统计学意义。将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1-Slope(P0.001)、C2-C7 SVA(P0.001)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讨影像学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C2-C7 SVA与T1-Slope、LCL存在显著正相关性(P0.001,P0.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48和0.65;T1-Slope与LCL存在正相关性(P0.001),相关系数为0.65。最后,探讨LCL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JOA评分改善率与LCL存在负相关性(P0.001),相关系数为-0.583。结论:T1-Slope与C2-C7 SVA可作为颈椎后路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后颈椎曲度丢失的预测因素,且颈椎曲度丢失越大的患者术后JOA评分改善率越低。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