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GPR35缺失抑制主动脉夹层形成的机制研究 收藏
GPR35缺失抑制主动脉夹层形成的机制研究

GPR35缺失抑制主动脉夹层形成的机制研究

作     者:宋志平 

作者单位:川北医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杨永健

授予年度:2020年

学科分类:1002[医学-临床医学] 100201[医学-内科学(含:心血管病、血液病、呼吸系病、消化系病、内分泌与代谢病、肾病、风湿病、传染病)] 10[医学] 

主      题:主动脉夹层 GPR35 炎症 凋亡 NF-κB 

摘      要:目的:明确G-protein-coupled receptor 35(GPR35)是否参与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的形成,探究GPR35缺失是否通过抑制核因子NF-κB,从而减少主动脉的炎症反应和平滑肌凋亡发挥AD保护作用。方法:本研究通过给实验小鼠泵入了 4.5mg/kg/d的血管紧张素(Angiotensin,Ang)-Ⅱ,建立小鼠AD模型;为确定主动脉组织中GPR35表达变化,我们使用了 q-PCR及Western-blot等检测方法;并通过HE染色、VVG染色评估主动脉管壁及弹性纤维损伤情况;为评估小鼠体内炎症因子含量,主动脉单核巨噬细胞浸润程度及主动脉内炎症因子表达,我们分别应用了 ELISA、免疫组化和q-PCR等检测手段;采用TUNEL染色及测定活化Caspase-3表达变化评定小鼠主动脉平滑肌凋亡情况;应用Western-blot明确小鼠主动脉组织中NF-κB P65及其磷酸化蛋白表达变化。结果:通过大体解剖及HE染色发现,Ang-Ⅱ能够诱导较为典型的AD形成;在AD中GPR35表达明显上调(P0.05);Ang-Ⅱ干预后,53.3%的野生型小鼠出现AD,而GPR35敲除后,AD发生率明显降低(13.3%),同时也降低了小鼠主动脉最大直径(P0.05)。病理结果示,在输注Ang-II后,野生型小鼠主动脉扩张明显,小鼠主动脉壁各层结构明显破坏,同时存在弹性纤维损伤,甚至断裂。部分小鼠可见动脉假腔形成。敲除GPR35后小鼠主动脉结构明显被改善;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作为炎症介质的代表在AD小鼠血清中的含量明显增加,而GPR35敲除使炎症介质的分泌明显受抑,伴随单核巨噬细胞在主动脉组织内的入侵显著减少,以及IL-6、TNF-αmRNA的表达明显下调(P0.05);TUNEL染色可见,AD中平滑肌细胞凋亡显著,GPR35缺失可抑制活化Caspase-3表达,减少平滑肌细胞凋亡(P0.05);在AD中NF-κB P65蛋白及其磷酸化蛋白表达上调,敲除GPR35抑制了 NF-κBP65蛋白及其磷酸化蛋白表达(P0.05)。结论:GPR35参与AD的形成,同时GPR35缺失通过抑制NF-κB,减少炎症及主动脉平滑肌凋亡发挥AD保护作用。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