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长治观音堂明塑罗汉的世俗化研究 收藏
长治观音堂明塑罗汉的世俗化研究

长治观音堂明塑罗汉的世俗化研究

作     者:郭静 

作者单位:山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李雅君

授予年度:2020年

学科分类:01[哲学] 0101[哲学-哲学] 010107[哲学-宗教学] 

主      题:长治观音堂 明塑 罗汉 世俗化 

摘      要:长治观音堂位于山西省长治梁家庄村,坐东朝西,配有山门、天王殿、观音殿、钟鼓楼及配殿等建筑,彩塑多在观音殿内。根据《重建山门戏楼记》这一碑文确切记载观音堂的创建年代为明万历十一年。观音堂悬塑布局在南北壁,自下而上大致分列为四层:十八罗汉像、二十四诸天像、十二圆觉像、儒道人物塑像,共约四百余尊塑像,规模不大,却精巧奇特。2001年6月25日,国务院将其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最大程度保存其文化价值,堪称明代时期悬塑的瑰宝,上党文化的杰出产物。明代塑像艺术是对细节真实的刻意追求与对世俗审美趣味的迎合,因佛教典籍中并未给出明确的罗汉形象规定,与社会民俗文化不断结合,罗汉形象表现得极具世俗化。长治观音堂殿内的十八罗汉像便是突出代表,罗汉像已然没有佛教造像初传入中国时的庄严威武的庙堂志气,夸张表现极具生活气息的面部表情,举手投足极具表演性的肢体语言,透出热闹生动的生活气息与亲切真实的世俗趣味,雕塑手法上,没有过多的局限,也没有刻意一一对应罗汉的各自特征。或许当时的工匠一定是按照心目中的形象进行想象塑造,力求使之在民众面前和蔼可亲,合乎佛教教义,所谓修得阿罗汉果位,乃人人皆可,神性与人性的距离更加无比接近,紧密,亲切,世俗之意的强烈。文章是对山西省长治市观音堂殿内的第一层十八罗汉的世俗化特征所作的个案研究,总共分五部分进行论述。第一部分是引言,主要介绍了研究的来源以及研究现状,对罗汉像的国内外研究情况,以及研究方法与文章的不足之处;第二部分是长治观音堂明塑罗汉像的名称与布局概述;第三部分是通过长治观音堂罗汉像的造像、题材、思想等方面的论述,表现其世俗化的特征;第四部分是通过与同地域的长子崇庆寺罗汉像和同时期的阳高云林寺罗汉像进行比较,得知同地域之间的世俗化风格影响趋于一致,存在借鉴、继承的关系;第五部分则是论述造成长治观音堂罗汉像世俗化的影响因素,其中第三部分、第五部分是文章的重点内容,进行详写。本文将采用图像学、个案分析学、文献学、社会学、实地考察等方法,对长治观音堂罗汉像的世俗化特征进行论述,总结其影响因素。作为一名佛教塑像的研究者,笔者有意深入探究其世俗化特征,分析致使其不断世俗化的推动力,综上所述,本文选取长治观音堂明塑罗汉的世俗化作为本文研究内容。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