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技术装置范式下移动网络广播的受众主体性研究 ——以喜马拉雅F... 收藏
技术装置范式下移动网络广播的受众主体性研究 ——以喜马拉雅FM...

技术装置范式下移动网络广播的受众主体性研究 ——以喜马拉雅FM为例

作     者:陈丽 

作者单位:北京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夏丽志

授予年度:2019年

学科分类:050302[文学-传播学] 05[文学] 0503[文学-新闻传播学] 

主      题:装置范式 媒介技术 受众主体性 移动网络广播 喜马拉雅FM 

摘      要: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信息传播以更加多样态的形式存在,曾经人们因为物质条件的限制而被分割成许多有形的空间,而现在电子媒介的发展不仅克服了时空的局限,改变了大众传播的交流方式,同时无所不在的媒介装置对人的实践生活和人主体性特征的改变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研究聚焦于移动网络广播,以喜马拉雅FM为研究对象,在伯格曼“装置范式的理论框架下从人的物理世界、内容世界、生命经验世界三个层面探究媒介技术对受众主体性的影响。同时辅以场域理论,从技术回归到社会关系网络的整体视域下研究人的主体性在移动网络广播中的特征。研究发现,物理世界中人的主体性是被动的接受状态。技术人工物改变了身体参与实践的方式,消弭了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亲身感知,形成人—技间的直接实践体验。在内容世界塑造人的时空场景和节目内容的过程中,人的主体性表现为能动的受限状态。虽然受众可以通过选择、思考、平等对话及想象空间的视觉再现来构建自己声临其境的在场体验,但置于整个移动网络广播场域而言,这种网络狂欢下的主体性虚幻仍然缺乏改变认知、塑造自我的原生性力量。而在生命经验世界的建构过程中,人的主体性又表现出一种坚韧的弹性和顽强的张力。作为技术人工物的移动网络广播虽然是媒介装置、是商品市场下的产物,但其仍提供给了人们与声音艺术相接触的机会,亦激发了受众思考问题的方式和创造力。人机融合已成为不可逆转的事实,聚焦物如何从装置本身更偏向日常生活实践是人们需要考量和反思的重点,而技术价值的最终指向应该是人本价值的回归。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