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浅刺针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收藏
浅刺针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浅刺针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作     者:揭丽桦 

作者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徐振华

授予年度:2018年

学科分类:1005[医学-中医学] 100512[医学-针灸推拿学] 10[医学] 

主      题:颈型颈椎病 浅刺针法 临床研究 

摘      要:目的:本研究通过随机对照试验,运用NPQ颈痛量表、McGill疼痛问卷的主观评价指标结合局部软组织张力测量的客观评价指标,旨在研究浅刺针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以探讨浅刺针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优效性。方法:102例研究对象均来自2017年1月-2018年1月广东省中医院门诊及临床招募的患者。应用SPSS 19.0软件包产生102个随机数字,按照纳入受试者的先后顺序,将患者随机分为:浅刺针法组(A组),常规穴位直刺组(B组),常规穴位浅刺组(C组),每组各34例。通过比较治疗前、第1疗程、第2疗程及随访一个月后的NPQ颈痛量表得分、McGill疼痛问卷得分及软组织张力测量数据对疗效进行评定。采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整理及统计分析,检验水准α=0.05。用x?s表示定量资料,满足正态分布且方差齐性采用方差分析进行组间比较,不满足条件的采用秩和检验,不符合协方差矩阵及球形检验(P0.05),提示基线均等,三组具有可比性。(二)主观评价指标的疗效分析1)组内比较:三组在第1疗程、第2疗程及随访一个月这三个观察时间点的NPQ颈痛量表评分、McGill疼痛问卷评分的组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三种针法对改变颈肩部软组织的位移的近期疗效不明显;浅刺针法组在随访一个月时与治疗前的颈肩部软组织的位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常规穴位直刺组及常规穴位浅刺组在随访一个月时与治疗前的颈肩部软组织的位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三种针刺方法在改善局部软组织的位移方面的疗效相当;三组在第1疗程、第2疗程及随访一个月这三个观察时间点的颈肩部软组织所吸收能量占所做功的百分比S(%)组间比较提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浅刺针法组在提高颈肩部软组织所吸收能量占所做功的百分比S(%)方面优于常规穴位直刺组及常规穴位浅刺组;三组在随访一个月时的颈肩部软组织所吸收能量占所做功的百分比S(%)的组间两两比较,浅刺针法组优于常规穴位直刺组、常规穴位浅刺组(P0.001),常规穴位浅刺组优于常规穴位直刺组(P0.01),提示浅刺针法组的稳定性最强,而常规穴位浅刺组的疗效稳定性优于常规穴位直刺组。(四)总体疗效评价1)组内比较:三组总体疗效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三种针刺方法治疗颈型颈椎病均具有肯定的疗效。2)组间的两两比较:浅刺针法组的总有效率为96.88%;常规穴位直刺组的总有效率为80.65%;常规穴位浅刺组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