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牡丹亭》伯奇译本与汪译本中隐喻的对比研究 收藏
《牡丹亭》伯奇译本与汪译本中隐喻的对比研究

《牡丹亭》伯奇译本与汪译本中隐喻的对比研究

作     者:高韵兰 

作者单位:大连海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夏廷德

授予年度:2009年

学科分类:0502[文学-外国语言文学] 050201[文学-英语语言文学] 05[文学] 

主      题:隐喻 翻译 翻译策略 《牡丹事》 

摘      要:《牡丹亭》是中国伟大的戏剧家汤显祖创作的最著名的传奇,是中国戏剧史上的一朵奇葩,问世四百年来在中国的舞台上久演不衰,目前已译成若干英文版本。现阶段对牡丹亭译本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其结构,语言特点等,而隐喻作为一种修辞手段,在翻译研究中很少以科学的、客观的统计学手段加以研究,以戏剧体裁问世的《牡丹亭》,其隐喻翻译更是难以找到定量翻译研究的先例。 本文基于纽马克对隐喻翻译的分类方法对《牡丹亭》中伯奇译本和汪译本的隐喻翻译方法进行了研究,并建立平行语料库,采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结合的方法,对比了《牡丹亭》中两译本中隐喻翻译的案例,分析了目的语与源语在结构,意象等方面的差异,分析了造成差异的原因,并提出关于戏剧中隐喻翻译方法的建议,以期对今后戏剧中隐喻的翻译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伯奇主要采用的翻译策略是再现源语的意象。 2.汪榕培主要解释隐喻的意义。 3.伯奇以忠实原文为目的,尽可能的保留源语中隐喻中的意象,不去破坏源语的美感和异国独特的风味。 4.汪榕培旨在以传神达意为目的,尽量消除语言文化障碍以方便目的语读者的理解,使译文具有感染力。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