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货币政策操作在流动性调节中的非线性特征研究 ... 收藏
货币政策操作在流动性调节中的非线性特征研究 ...

货币政策操作在流动性调节中的非线性特征研究 ——基于MS-VAR模型的分析

作     者:王秉阳 

作者单位:东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王晓枫

授予年度:2012年

学科分类:02[经济学] 0202[经济学-应用经济学] 0201[经济学-理论经济学] 020204[经济学-金融学(含∶保险学)] 07[理学] 020203[经济学-财政学(含∶税收学)] 070104[理学-应用数学] 020101[经济学-政治经济学] 0701[理学-数学] 

主      题:货币流动性 货币政策操作 非线性 MS-VAR模型 

摘      要:近几年来我国的物价增长速度一直处在一个较高的水平,2007年我国的CPI增长速度最高达到了8.7%,而在2011年的时候CPI的最高增速也达到了6.5%。在这种背景下,央行面临的流动性调控压力越来越大,流动性管理逐渐成为了央行货币政策调控的主题。仅在2011年一年,央行就六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并三次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调控力度之大举世罕见,而货币政策的效果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一股认为货币政策的传导过程分为两个阶段,首先通过货币政策工具影响中介目标,然后通过对中介目标的调控来实现最终的政策目标。由于我国央行采用了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因此货币政策传导的第一阶段就可以看作通过货币政策操作调节货币流动性的过程,而第二阶段可以看作货币流动性的变化对实体经济产生影响的过程。 货币政策的传导过程可能会出现一些非线性特征。过去关于货币政策的非线性研究主要关注了传导过程的第二阶段,即在不同时期货币流动性的变化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会有所不同。研究发现,在经济上升时期紧缩性货币政策抑制经济过热的效果较为显著,但在经济衰退时期扩张性货币政策刺激经济增长的效果却并不明显,这种非线性特征也被称为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性。而本文认为,货币政策传导过程的第一阶段也可能存在着一定的非线性特征,也就是说在不同的经济环境之下央行的货币政策操作对货币流动性这一中介目标的调控效果可能存在着差异。这种差异会影响央行货币政策调控的效率,加大了流动性管理的难度。 本文针对流动性调控过程中的非线性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对于经济当中的非对称性问题,传统线性模型的运用会受到很多限制,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因此本文选取了存款准备金率、基准利率和公开市场操作的相关数据,采用了非线性的MS-VAR模型将中国的流动性状况分为“货币流动性低速增长、“货币流动性中速增长和“货币流动性高速增长三种区制,考察了不同时期货币政策工具对流动性调节效果的差异。实证结果表明在流动性高速增长时期我国基准利率和公开市场操作有效性更高,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有效性则有所下降,央行应当采取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操作。 本文的具体结构如下: 第一部分,导论部分。本章首先介绍了本文选择研究课题的背景以及所具有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并阐明了所采用的写作思路和研究方法。然后又对对本文写怍的创新点和不足之处进行了分析,指出了一些今后可以研究的问题。 第二部分,国内外文献综述。本章将相关的参考文献分为了理论基础方面和模型设定方面,在每一部分又分别介绍了国内和国外的相关研究成果。 第三部分,理论分析和模型概述。本章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我国常用的货币政策工具对流动性产生影响的传导机制,然后阐述了货币政策操作过程中非线性特征的含义及形成的原因,说明了这种非线性在经济当中的表现。最后对本文草用的MS-VAR模型进行了简单的介绍。 第四部分,实证研究。本章首先介绍了模型所选取的指标和这些数据的来源,然后采用平稳性检验和Johansen检验来对这些数据进行初步的考察,并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分析模型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最后采用MS-VAR模型分析了不同区制下货币政策工具变量对货币流动性的影响,通过LR检验考察了非线性是否真实存在,并通过模型参数的对比分析了货币政策工具在不同区制之下所产生的作用。 第五部分,实证结果分析和政策建议。本章首先结合实际对模型实证检验的结果进行分析,讨论货币政策作用在不同区制下存在非线性特征的原因。最后根据模型实证研究的结果,对央行在不同时期选择最优的货币政策工具,提高流动性管理的效率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第六部分,结束语。对文章的写作过程和结论进行总结,并指出文章的局限性和未来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