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类典型及基本层次范畴理论在词语翻译中的运用 收藏
类典型及基本层次范畴理论在词语翻译中的运用

类典型及基本层次范畴理论在词语翻译中的运用

作     者:姚文勇 

作者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宋志平

授予年度:2006年

学科分类:0502[文学-外国语言文学] 050201[文学-英语语言文学] 05[文学] 

主      题:词语翻译 认知模式 文化模式 体验 类典型 基本层次范畴 

摘      要:本论文旨在从类典型及基本层次范畴理论的角度来解决翻译中的范畴问题。 翻译中的范畴问题是指在词语翻译中由于原语言和目的语言的范畴不同而引起的不对等问题。例如,英语中的WORKER这一范畴和汉语中的工人这一范畴看似对等但实际上却并不对等。词语意义的体验性是导致这种不同的重要原因。体验有两类:概念体验和功能体验。体验哲学(经验主义,经验现实主义)是第二代认知语言学的哲学基础。 目前认知语言学研究主要以三个路向为代表:语言的经验观,突显观和注意观。 类典型及基本层次范畴理论基于人类的经验,是基于经验观之上的认知语言学的主要分支。它在经验的范畴化方法上区别于客观主义。它成功的解决了经典范畴理论所遇到的问题。 类典型及基本层次范畴理论为翻译范畴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的视角。本论文尝试应用类典型及基本层次范畴理论来解决该问题。 在类典型及基本层次范畴理论的视角下,词语翻译的本质,模式和过程被赋予新的意义。词语翻译的本质是从原语言到目的语言的认知范畴的移植;给出了一种新的词语翻译模式;语词的翻译过程是再次范畴化。再范畴化体现出以下特征:同范畴域,范畴层次性和寄生性。最理想的再次范畴化是从原语言到目的语的认知范畴以相同的类典型和体验意义的移植。这种对于词语翻译的新认识有助于词语的对等翻译。 对于原语和目的语间的范畴不对等,研究出三种再范畴化方法:类典型性再范畴化,上范畴层次性再范畴化和文化模式增补式范畴化。 论文共五章。第一章介绍了翻译中的范畴问题,体验的重要意义和为什么选择类典型及基本层次范畴理论作为范畴问题的解决方法;第二章总体上介绍了类典型及基本层次范畴理论;第三章讨论了英汉两种语言范畴化的不同;第四章从类典型及基本层次范畴理论的角度探讨了词语翻译的本质,模式,过程和方法;第五章为结论。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