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基于集成体系的既有住宅室内空间改造适应性设计工具库研究 收藏
基于集成体系的既有住宅室内空间改造适应性设计工具库研究

基于集成体系的既有住宅室内空间改造适应性设计工具库研究

作     者:王悦 

作者单位:大连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范悦

授予年度:2017年

学科分类:081302[工学-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08[工学] 0813[工学-建筑学] 

主      题:集成体系 既有住宅 室内空间改造 适应性设计 工具库 

摘      要: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5年城乡建设统计公报统计,截止至2015年末,全国城市既有住宅用地的面积约为1.63万平方公里,而2002年时这一数据为0.87万平方公里,城市建成住宅用地面积增长一倍。城市的快速发展,使得有限的土地资源无法跟上高强度持续的房地产开发节奏。现阶段,我国2000年以前建造的老式既有住宅,已经有了很大的存量。而这类住宅,因为建设年代较早,施工水平和设计水平不十分完善,加之使用年限较长,已经暴露出种种问题。推倒重来的模式将会给国内自然和经济环境不断带来重大的负担。在这一前提下,对这种类型既有住宅的改造模式,成为一个值得思考和研究的课题。由住户发起,装修公司提供全包或半包的个体改造方式,是目前这类住宅改造的主要方式。然而这种传统改造方式,往往存在如下弊端:1.改造效果的不可预见性:由于这种传统改造模式缺乏统一标准,往往每户改造之间并无联系,户主在改造完成前,无法直观了解改造后效果;2.改造效率低下:作者根据大连源泽空间设计有限公司的实践经验了解,采用传统方式改造一户的周期约为1-2个月左右,老式住宅往往没有电梯,给建材及水泥沙浆等的运输带来很大困难;3.改造过程扰民:老式既有住宅入住率高于新建成的商品房。而传统改造方式,时间久、噪声大、建筑垃圾多,给周围住户带来极大负面影响。而集成体系作为住宅工业化的一种实践方式,将成为转变改造设计方式、优化改造模式,实现既有住宅产业化升级的一种可行手段,比如链家自如友家对既有住宅的公寓式改造,改造周期短,功能集成化,部品标准化,就是一种值得研究和借鉴的改造模式。本文研究对象为上世纪80-90年代房改政策出台前,由政府或者国有企业出资建造的既有住宅的室内空间,这类既有住宅室内空间的主要特点为使用面积较小、居住时间较久、室内空间部品陈旧及设备老化,因此改造必要性较大。以作者所在的大连市为主要调研地区,对其基本户型和居住现状进行分类梳理,并将室内空间进行功能集成,并结合其空间模数设计适应性较强的部品模块,并考虑部品模数嵌套进功能空间中的弹性问题,增加弹性模块,生成既有住宅室内空间改造的工具库,在改造时,为住户提供直观可选择的改造模式。并对形态不规则,无法模数化的附属空间(比如过渡空间)进行优化设计,并考虑住户在未来使用过程中的家庭成员的变更,通过既有住宅中功能的转换,达到既有住宅内部空间改造的集成。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