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产后出血性疾病应用介入治疗61例临床分析 收藏
产后出血性疾病应用介入治疗61例临床分析

产后出血性疾病应用介入治疗61例临床分析

作     者:谷潇逸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滕红

授予年度:2015年

学科分类:1002[医学-临床医学] 100211[医学-妇产科学] 10[医学] 

主      题:产后出血 介入治疗 子宫切除 

摘      要:妇产科血管性介入治疗技术,作为介入放射学的一个分支是治疗妇产科出血性疾病,挽救患者生命、保留生育功能的重要手段及措施。随着近年来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从以往单一手术方式治疗产科潜在出血性疾病的方案,演变为今天可供选择的多种治疗方式,其中介入治疗应用在产科出血性疾病尤其是产后出血中越来越多。 目的: 探讨产后出血性疾病应用介入治疗的相关因素。 方法: 1、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吉林大学第一、第二临床医院收治的61孕产妇因产后出血行介入治疗的病历资料。病例资料包括孕产妇的年龄、孕育时间、孕育史、其他并发疾病症状等,会包括产妇生产情况,如出血量、分娩方式等。分析各种因素对于孕产妇生产的影响。 2、将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采用t检验和2检验进行分析。 结果: 调查61例产后出血行介入治疗患者中,外院分娩后转入吉大一院与我院进行介入治疗19例,于本院分娩后出血行介入治疗42例。行介入治疗患者中16例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12例宫缩乏力,11例前置胎盘,胎盘粘连、植入患者10例,胎盘早剥6例,妊娠合并子 宫肌瘤6例。47例患者有人工流产史者,36例有剖宫产史;正常分娩的患者有6例,采用剖宫产术终止妊娠者55例,所有研究对象中,最终均存活,无死亡病例。对所有研究对象产后出血的因素进行分析,发现胎盘因素占第一位,具体包括胎盘前置、粘连、早剥等。其对导致子宫出血存在明显意义。 结论: 介入治疗是治疗产后出血、保留患者子宫、挽救患者生命的有效措施之一。产科出血性疾病包括前置胎盘、产后出血、瘢痕妊娠等,其均可导致患者大量出血,严重危及患者生命。其中产后出血应用介入治疗方式取得显著效果,并随经济增长、人们文化水平程度提高而使用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切实做好优生优育、孕妇怀孕期间以及产妇分娩期间的相关保健工作,较大预防力度,对健康分娩做正确宣传。近年来,分娩率不断上升,剖宫产率也随之增加,无指证剖宫产逐年增加,以及政府放宽二胎政策,这些政策性因素以及社会因素都会影响到孕产妇的生产方式的选择,增加产后出血的可能性,而其避免措施就是尽量减少子宫操作,如减少剖宫产使用的几率,从而减少子宫瘢痕的形成,降低孕产妇再次妊娠的危险因素。一经发现产后出血的患者,及时评估患者,及时制定治疗方案,迅速选择针对患者病情的治疗措施,就会大大降低患者发生难以接受后果的概率。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