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吡格雷对冠心病患者临床预后及血小板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张丽萍
授予年度:2008年
学科分类:1002[医学-临床医学] 100201[医学-内科学(含:心血管病、血液病、呼吸系病、消化系病、内分泌与代谢病、肾病、风湿病、传染病)] 10[医学]
摘 要:研究背景与目的:近年来,抗血小板治疗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治疗中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氯吡格雷作为继阿司匹林后新的一类噻吩吡啶类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能有效降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特别是PCI术后联合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治疗,患者临床预后获益明显。然而,既往使用氯吡格雷治疗疗程一般控制在1年以内,目前部分研究提出延长使用氯吡格雷的时间,以期获得更优的临床预后。为明确更长期使用氯吡格雷是否有利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远期预后,我们回顾分析了不同抗血小板治疗方案对急性冠脉综合征远期预后的影响,借此了解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长期服用氯吡格雷和临床预后的关系;同时评价长期服用氯吡格雷对改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临床预后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且对比研究高龄冠心病患者服用氯吡格雷对血小板功能指标的影响,为临床应用氯吡格雷治疗提供实验室依据。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至2006年6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338例ACS病人。其中93例患者在出院时单用阿司匹林;245例患者在出院时联合应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其中127例患者6-12月后停用氯吡格雷,其余118例患者继续长期联合服用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根据患者服药情况分为阿司匹林组、二联1年组和二联2年组。平均随访24个月,观察各组出院后1年时、2年时一级终点(心血管性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及卒中)和出血(主要出血、次要出血、轻微出血)的发生率。同时对各组临床资料,首次治疗前、1年时及2年时血小板、凝血和血脂指标进行比较。 入选2007年1月至2007年6月在我院老年高干病房住院的32例冠心病患者。利用血栓弹力图、血小板聚集仪两种检测方法,观察服用氯吡格雷前和服用7天后患者血栓最大幅度(MAThrombin、MA)、ADP诱导血小板抑制率和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的改变。评价两种检测方法的临床意义。 结果: (一)回顾性临床研究:首次治疗前,各组间临床资料、血小板、凝血和血脂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年时三组的血小板、凝血和血脂指标各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别(p0.05)。与首次治疗前比较血小板、凝血指标(TT、APTT、PT、PT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IB明显下降(p0.05)。三组患者确诊ACS后均接受正规调脂治疗,1年时血脂指标与首次治疗前比较,TC、TG和LDL明显降低,HDL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阿司匹林组比较,二联1年组和二联2年组患者在出院后1年时心血管死亡率显著降低(9.68%vs 2.36%,p0.05)(9.68%vs 2.54%,p0.05),非致死性心肌梗死(215%vs 1.57%,p0.05)(2.15%vs 1.69%,p0.05)和卒中(2.15%vs 0.79%,p0.05)(2.15%vs 0.85%,p0.05)的发生率均无显著性差异,心血管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卒中联合终点显著下降(13.98%vs 4.72%,p0.05)(13.98%vs 5.08%,p0.05)。二联1年组与二联2年组比较心血管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卒中发生率和联合终点均无显著差异。1年时主要出血、次要出血、轻微出血,各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别(p0.05)。 2年时三组的血小板、凝血和血脂指标各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别(p0.05)。与首次治疗前比较血小板、凝血指标(TT、APTT、PT、PT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IB明显下降(p0.05),TC、TG和LDL明显降低(p0.01),HDL明显升高(p0.01);与1年时比较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阿司匹林组比较,二联1年组和二联2年组患者在出院后2年时心血管死亡率显著降低(15.10%vs 6.30%,p0.05)(15.10%vs 5.93%,p0.05),非致死性心肌梗死(6.45%vs 3.94%,p0.05)(6.45%vs 3.39%,p0.05)和卒中(5.38%vs 3.15%,pO.05)(5.38%vs 2.54%,p0.05)的发生率均无显著差异,联合终点显著下降(26.88%vs 13.39%,p0.05)(26.88%vs 11.86%,p0.05)。二联1年组与二联2年组比较,心血管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卒中及联合终点发生率均无显著差异。主要出血、次要出血、轻微出血,各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别(p0.05)。 (二)前瞻性血小板功能试验:利用血栓弹图和血小板聚集仪力对比研究32例高龄冠心病患者服用氯吡格雷对血小板功能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连续服用氯吡格雷7天后与服药前比较血小板抑制程度显著增加,ADP诱导血邪逡种坡?50.06±16.98%vs 18.28±7.94%,p0.01),MA(38.10±11.87mmvs 57.84±8.26mm,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