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终极控制权和现金流权分离对R&D投入和企业绩效的调节效应研究 收藏
终极控制权和现金流权分离对R&D投入和企业绩效的调节效应研究

终极控制权和现金流权分离对R&D投入和企业绩效的调节效应研究

作     者:季瑶 

作者单位:东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唐睿明

授予年度:2016年

学科分类:120202[管理学-企业管理(含: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 12[管理学] 1202[管理学-工商管理] 

主      题:实际控制人 控制权 现金流权 R&D投入 企业绩效 

摘      要:国家和企业都意识到创新对于中国企业甚至是国家的存在、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意义。国家在激励企业进行研发投入的同时,企业每年的自主性的研发投入也在增长。国家和企业都在大举资金支持企业的研发活动,那么,研发支出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究竟如何?随着研究的深入,研发绩效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也受到了广大的关注。在第二类代理问题严重的中国制度下,由终极股东控制权和现金流权分离导致的第二类代理问题,是否会对研发活动产生负面的影响。在已有的研究中,已经有学者就终极股东控制权和现金流权分离对研发活动的影响做出了研究。研发活动是企业的核心战略之一,研发活动的效率对企业的生死存亡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本文以终极股东控制权和现金流权分离为研究视角,探讨实际控制人的监督决策效率对研发活动的影响,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以往学者在研究R&D活动的问题时,往往是研究终极股东控制权和现金流权分离对R&D投入或者产出的影响,还没有学者研究终极股东控制权和现金流权分离视角下,R&D投入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由于我国处于新兴市场,与发达国家的第一类代理问题严重不同,我国上市公司的第二类代理问题更为严重。第二类代理问题对企业R&D投入以及企业研发绩效会产生怎样的影响?这些问题已经受到了广大学者的关注。R&D投入并不意味R&D投入的配置和R&D投入绩效一定好。所以,本文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就是终极股东控制权和现金流权分离导致的第二类代理成本对研发绩效的调节作用。本文以2009年-2014年披露了研发支出的制造业和信息技术业的上市公司为样本数据,通过层次回归分析和分组回归分析来检验终极股东控制权和现金流权分离的调节作用,首先,实证检验了R&D投入是否正向影响企业绩效,在此基础上,回归分析了终极股东控制权对研发绩效是否产生了负向的调节作用;然后,回归分析了终极股东控制权和现金流权分离程度对研发绩效是否产生了负向的调节作用;进而,研究了其他股东对终极控制人的制衡作用对研发绩效是否产生了正向调节作用;然后又研究了实际控制人的股份性质对研发绩效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1)我国上市公司R&D投入会促进滞后一期的企业绩效,公司R&D投入越大,企业下期的绩效也越好;(2)终极股东控制权影响了研发活动的有效性,对研发绩效有负面影响;(3)终极股东控制权和现金流权分离程度不利于研发活动的展开,对研发绩效有负面影响;(4)其他股东对终极控制人的制衡作用可以缓解终极控制人在研发活动中的掏空和私利行为,对研发活动有着正面的影响,有利于研发活动的开展;(5)实际控制人股份性质是非国有时,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呈现正相关关系。本文分为以下六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以R&D投入总量和结构为出发点,引出研究主题,并提出研究意义,最后,提出本文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框架。第二部分国内外研究现状,本文先后回顾了三个方面的文献综述,分别是国内外有关R&D投入对企业绩效的影响,R&D投入和企业绩效的影响因素以及终极控制权和现金流权。然后在已有的文献基础上,发现并总结了本文的研究视角;第三部分理论分析及研究假设,本文先后介绍了R&D投入促进企业绩效的创新理论,研发活动中存在的委托代理和信息不对称理论,并将这二个理论运用到终极控制权和现金流权对研发绩效的影响上,最终得到本文的五条假设;第四部分研究设计,为第五部分的实证分析进行了样本选择、变量选取、模型构建;第五部分实证分析,并进行了稳健性分析;第六部分结果和建议,这部分先总结本文的研究,并分析了研究结果,然后阐述了本文研究的局限性和未来该领域研究的发展趋势,并且为上市公司和公司管理者提出相关建议。在继承已有的研究成果的同时,本文有以下三点创新。(1)虽然已有学者研究终极股东控制权和现金流权分离对R&D投入、R&D产出和创新绩效的影响,但是,研究终极股东控制权和现金流权分离对R&D活动绩效的调节作用影响的还没有。很显然,高的R&D投入并不会主动带来高绩效,因此,将终极股东控制权和现金流权分离、R&D投入和企业绩效纳入到一个体系有着重要的意义;(2)本文在研究的过程中采用的是分层和分组的回归方法,更加能分辨出调节效应的类型,充分的辨别了调节变量的性质;(3)本文首次发现了从终极控制人角度出发,可以通过加强终极控制人的监督职能以促进研发绩效的开展。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