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我国股票市场IPO定价的实证研究 收藏
我国股票市场IPO定价的实证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IPO定价的实证研究

作     者:高文芳 

作者单位:南京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林乐芬

授予年度:2009年

学科分类:12[管理学] 02[经济学] 0202[经济学-应用经济学] 1201[管理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可授管理学、工学学位)] 020204[经济学-金融学(含∶保险学)] 

主      题:IPO 多因素定价模型 因子分析法 主成分分析法 逐步回归分析法 

摘      要:首次公开发行包含多个方面,如IPO定价理论、市场有效性理论、抑价理论等等。IPO定价方法和定价机制是IPO的定价理论的重点研究内容,亦是发行市场的核心所在。IPO定价是投行业务的核心技术,也是股票发行中的基本过程,定价的合理性不但影响股票市场资源配置效率,而且牵涉到股票发行的各个利益方。IPO价格反映了资本市场的规范水平,其价格形成过程也受到包括投资者、监督法和学术界的密切关注。首次公开发行的定价是否合理,其最常用的判断标准是IPO定价定价与发行人预期的二级市场价格的差异大小,二者差距越小则越具有合理性。基于这种考虑,主承销商必须对即将上市新股的内在价值进行合理的估值,这一估值的结论讲作为其投资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 众所周知我国的股票市场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建立,一路的发展历程不过二十来年,很多方面与西方成熟的证券市场还有很大的差距,因此我国股票市场IPO定价的规范性、合理性及科学性都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结合实际情况来看,我国的股票市场并不适用西方流行的经济附加值模型法及贴现现金流等估值方法。现阶段,我国股票市场长期采用市盈率定价法来确定新股上市的IPO定价,其定价不仅不够科学,而且造成了长期存在的IPO抑价现象,拥有很多的弊端。目前我国的学术界关于全流通情况下的股票发行定价是否合理的研究比较少,更进一步研究影响我国二级市场IPO首日收盘价因素问题的也非常必要。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当前的情形是我国针对首次公开发行的研究重点在于首次公开发行的抑价程度,或是分析我国资本市场是否适合使用西方学者提出的理论模型,没有考虑到我国股票市场正处于全流通这一特殊阶段,也很少研究现阶段我国IPO定价的合理性,本文正是针对这一薄弱环节进行了剖析。 本文通过对样本上市公司的首日收益率进行统计检验,验证了我国2006年1月正式实施全流通股权分置改革之后,我国股票市场关于首次公开发行定价的合理性问题,并在首日收益率的现状分析之上,对首日收盘价的相关定价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对最常用的财务指标和上市公司经营能力指标进行筛选,用主成分分析对筛选出的影响上市公司价值的自变量进行浓缩,建立多因素定价模型,研究各影响因素对于价格的解释能力,发现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利率和通货膨胀率等宏观经济因素以及公司每股净资产、每股未分配利润和公司注册地等微观因素是影响首日收盘价的重要因素。结果说明,虽然目前我国的IPO定价已逐步走向合理,最终的IPO价格也越来越能反映上市公司的价值,但首日收益率却依然处于高位,投资者的投机心理依然屡见不鲜,虽然我国进行了股权分置改革,市场结构得到了很大改善,但这并未对新股上市的抑价情况起到作用。针对这一结果,本文分别从政策制度、资金和投资者三个方面对IPO定价改革提出了相关建议。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