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脑干皮质脊髓束及内侧丘系的DTI及DTT研究及临床应用 收藏
脑干皮质脊髓束及内侧丘系的DTI及DTT研究及临床应用

脑干皮质脊髓束及内侧丘系的DTI及DTT研究及临床应用

作     者:郭翠萍 

作者单位:南方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张雪林

授予年度:2012年

学科分类:0831[工学-生物医学工程(可授工学、理学、医学学位)] 100207[医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1002[医学-临床医学] 08[工学] 1010[医学-医学技术(可授医学、理学学位)] 10[医学] 

主      题:磁共振成像 扩散张量成像 各向异性 表观扩散系数 皮质脊髓束 内侧丘系 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 脑干 肿瘤 

摘      要:目的: 利用3.0T超高场磁共振扫描仪进行DTI研究,探讨正常人脑干不同部位不同年龄组皮质脊髓束及内侧丘系的部分各向异性(FA)、平均弥散率(MD)等扩散特征,以及这些扩散特征与年龄之间的相关性变化。 材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 50例正常健康志愿者,其中男27例,女23例,平均年龄31.7岁,范围6-58岁。将所有研究对象按年龄分为3组:40岁为中老年组(17例)。所有研究对象均无神经系统或影响神经系统的疾病,无各种潜在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全身性疾病,神经系统检查无明确的阳性体征。 2.扫描设备与序列 所有受试对象均行常规MR[检查和DTI检查。使用美国GEsigna Excite3.0T超导型核磁共振扫描仪,标准8通道头部线圈。常规序列T1WI、T2WI、T2FLAIR轴位.T1WI矢状位及DWI扫描,层厚5mm,层间距1mm,FOV240×240mm2;DTI扫描:采用EPI序列,在25个方向上施加扩散敏感梯度,扩散加权系数(b值)为1000s/mm2,层厚3mn3,层间距0mm。 3.图像后处理 将扫描所得的DTI原始数据传输到GE公司提供的AW4.3工作站,利用Functool软件包对DTI原始数据进行后处理,根据皮质脊髓束及内侧丘系在中脑、脑桥及延髓的解剖走行,在b=0s/mm2图上,并结合方向彩色编码图(directionally encoded color, DEC)、FA及DTT图,分别在中脑、脑桥及延髓层面放置感兴趣区(regions of interest, ROI)。分别得出并一记录每个ROI的FA值、λ1、λ2、及λ3。MD值由计算得出:MD=λ1+λ2+λ3/3。 4.数据分析 所有数据(计量资料)均以均数±标准差表示(x±s)。使用SPSS13.0统计学分析软件包,检验水准取0.05,P值0.05)。男性与女性同一部位的FA值、MD值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脑干不同部位皮质脊髓束及内侧丘系之间的FA值、MD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无统计学意义。 (2)内侧丘系:年龄与中脑、脑桥的FA值呈负相关(P0.05),但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1、***磁共振DTI及DTT技术能够很好的显示脑干内皮质脊髓束及内侧丘系的解剖结构及形态学特点,为精确定位、定量分析脑干内皮质脊髓束、内侧丘系的微观改变及相关病变的研究提供了条件。 2、FA值、MD值能定量反应脑白质纤维的功能状态,正常人脑干皮质脊髓束及内侧丘系的这些扩散特征与年龄有一定的相关性。 3、获得了3.0TMR检查条件下正常人脑干不同部位不同年龄组皮质脊髓束、内侧丘系的FA值、MD值的参考值范围,为临床研究皮质脊髓束、内侧丘系的相关病变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信息。 目的: 利用3.0T磁共振DTI、DTT技术对累及脑干肿瘤皮质脊髓束及内侧丘系进行评估,探讨皮质脊髓束及内侧丘系的损伤分级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以及DTI及DTI技术在累及脑干肿瘤患者术前及术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 材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 (1)35例肿瘤患者,20例为脑干肿瘤患者,男1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