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不同培养条件对白念珠菌芽管形成的影响 收藏
不同培养条件对白念珠菌芽管形成的影响

不同培养条件对白念珠菌芽管形成的影响

作     者:刘乐 

作者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骆志成

授予年度:2008年

学科分类:1001[医学-基础医学(可授医学、理学学位)] 100103[医学-病原生物学] 10[医学] 

主      题:白念珠菌 芽管 药敏实验 M27方案 氧化酶调节剂 地塞米松 

摘      要:目的:1.在不同温度、pH值、培养基等条件影响下诱导白念珠菌芽管生成,并对出芽率进行测定,分析各种培养条件对芽管生成的影响,并试图找到一种较好的方法来诱导芽管的形成,获得较纯的芽管,为研究白念珠菌表型转换分子机制提供基础。2.通过对不同部位来源的白念珠菌菌株在相同培养条件下芽管形成率的比较,来探讨菌株毒力的强弱是否与来源部位有关。3.通过对白念珠菌氟康唑耐药株、剂量依赖性敏感株及敏感株芽管形成率的比较,来探讨芽管形成能力不同的菌株是否对氟康唑的敏感性不同。4.通过研究氧化酶抑制剂和活性剂对白念珠菌二相性的影响,来探讨其形态学转变机制。从而为白念珠菌致病机制的研究,抗真菌药物的早期研究,临床鉴定奠定基础。5.观察地塞米松对白念珠菌生长及芽管形成的影响。 方法:1.在不同温度,pH值、培养基,起始菌体浓度下对临床分离白念珠菌进行诱导培养,采用结晶紫染色法对测定出芽率。2.对临床上分离鉴定的白念菌珠菌,以标准株作参照,在相同条件下培养,采用结晶紫染色法测定出芽率,然后参照美国国家实验室标准委员会(NCCLS M-27)方案,采用微量液基法筛选出氟康唑敏感株,耐药株,剂量依赖株,最后比较观察不同类型菌株间出芽率的差异。3.将一定量的氧化酶活性剂、氧化酶抑制剂溶解于RPMI1640液体培养基中,新鲜白念珠菌菌液(1×10~5cells/ml)接种于培养基,以未添加氧化酶调节剂的培养基作为对照组分别在pH值4、7下37℃分别培养,观察菌丝相形成的情况,比较出芽率。4.在含有不同浓度地塞米松的培养基中接种白念珠菌,同一条件下培养,观察地塞米松对白念珠菌生长及芽管形成的影响。 结果:1.相同培养条件下,小牛血清(FCS)比RPMI1640、DMEM培养基诱导出芽率高(P0.05),而后俩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白念珠菌起始菌体浓度为5×10~6 cfu/ml时,于FCS中振荡孵育2h,出芽率及芽管纯度最好;当菌体浓度超过5×10~6cfu/ml时,随着菌体浓度的增加,出芽率反而下降;随着孵育时间的延长,芽管形成率增高;37℃是最佳孵育温度,其它温度都会使出芽率显著降低。2.不同来源部位的白念珠菌菌株出芽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深部感染来源菌株出芽率明显高于皮肤粘膜感染来源菌株和正常带菌者,正常带菌者与深浅部菌株比较,出芽率无明显差异(P0.05)。3.在同一培养时间段,氟康唑剂量依赖性敏感株和耐药株芽管形成率均高于敏感株,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白念珠菌在培养基pH4的RPMI1640中培养时,以酵母相形式生长,加入一磷酸鸟苷(GMP)后,诱导菌丝生长。白念珠菌在培养基pH7的RPMI1640中培养时,以菌丝相形式生长,加入水杨基氧肟酸(SHAM)后,增强了酵母相的增值。5.地塞米松的浓度为0.05 mg/ml、0.1 mg/ml、0.2 mg/ml时,与对照组比较,白念珠菌芽管形成无明显差别,当地塞米松的浓度为0.4 mg/ml、0.8 mg/ml、1.0 mg/ml时与对照组比较,白念珠菌芽管形成率明显增高。 结论:1.优化培养条件可以获得较纯的芽管,结晶紫染色法可精确定量检测芽管形成率。2.不同部位来源的菌株其毒力及致病性可能不同。3.白念珠菌菌株芽管形成率的高低与其对氟康唑的药物敏感性相关,且氟康唑剂量依赖性敏感株和耐药株芽管形成率均高于敏感株。4.氧化酶活性剂和抑制剂影响白念珠菌芽管的形成5.低浓度的地塞米松(0.05 mg/ml、0.1 mg/ml)对白念珠菌的生长及芽管的形成无明显的影响,中等浓度(0.2 mg/ml、0.4 mg/ml、0.8 mg/ml,1.0mg/ml)促进白念珠菌芽管的生长。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