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野生型与栽培型太子参的iTRAQ定量蛋白质组学研究 收藏

野生型与栽培型太子参的iTRAQ定量蛋白质组学研究

iTRAQ-based quantitative proteomics of cultivated Pseudostellaria heterophylla and its wild type

作     者:华愉教 王胜男 邹立思 刘训红 徐建亚 侯娅 马阳 罗益远 刘娟秀 

作者机构: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南京210023 

出 版 物:《药学学报》 (Acta Pharmaceutica Sinica)

年 卷 期:2016年第51卷第3期

页      面:475-485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710[理学-生物学] 1007[医学-药学(可授医学、理学学位)] 100703[医学-生药学] 1004[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可授医学、理学学位)] 1002[医学-临床医学] 1001[医学-基础医学(可授医学、理学学位)] 10[医学]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1274016 81473312) 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ysxk-2014) 

主  题:太子参 野生型 栽培型 蛋白质组学 iTRAQ 

摘      要:采用同位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i TRAQ)技术对野生型与栽培型太子参进行定量蛋白质组学研究,探讨两种生态型太子参蛋白质组表达水平的差异。所提取的太子参蛋白质样品经FASP酶解、i TRAQ试剂标记、高p H-RPLC分离、RPLC-MS分离分析,获取的串联质谱数据通过Protein Pilot 5.0软件搜库进行蛋白质鉴定,通过蛋白质相对定量的比较寻找差异表达蛋白;再对差异蛋白质进行GO(gene ontology)、KEGG代谢通路和STRING网络通路分析。共鉴定到3 775个蛋白质,其中3 676个蛋白质具有定量信息,与野生型相比,栽培型太子参上调差异蛋白质127个,下调差异蛋白质205个;生物信息学分析得到71个目标差异蛋白,主要分成9类:热休克蛋白、转移酶、氧化还原酶、裂解酶、异构酶、连接酶、水解酶、微管蛋白和移位酶。结果显示:野生型太子参的碳水化合物和氨基酸代谢功能较栽培型太子参强,而抗应激能力较栽培型太子参弱;GWD1、PHS1、GBE1、PGM和BAM1可能是调节不同生态型太子参中蔗糖变化的5种关键蛋白,met E和CYS可能是导致不同生态型太子参氨基酸差异的2种关键蛋白。本研究为解析不同生态型太子参次生代谢物差异的成因及其药材品质形成的蛋白质机制提供基础资料。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