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骨原发性平滑肌肉瘤的影像表现 收藏

骨原发性平滑肌肉瘤的影像表现

Primary leiomyosarcoma of bone:imaging findings

作     者:徐丹君 王加伟 徐雷鸣 Xu Danjun;Wang Jiawei;Xu Leiming

作者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放射科杭州310009 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第一人民医院放射科315700 

出 版 物:《中华放射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Radiology)

年 卷 期:2019年第53卷第8期

页      面:685-689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831[工学-生物医学工程(可授工学、理学、医学学位)] 100207[医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1002[医学-临床医学] 1001[医学-基础医学(可授医学、理学学位)] 08[工学] 1010[医学-医学技术(可授医学、理学学位)] 0703[理学-化学] 100214[医学-肿瘤学] 100106[医学-放射医学] 0702[理学-物理学] 1009[医学-特种医学] 10[医学] 

主  题:平滑肌肉瘤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摘      要:目的探讨骨原发性平滑肌肉瘤(PLB)的X线平片、CT、MRI、SPECT骨显像检查的影像特点,提高影像诊断水平。方法由2名高年资骨肌系统放射科医师联合对我院2009年1月至2018年5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6例PLB患者的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本组15例行X线检查、15例行CT检查(CT增强6例)、15例行MRI检查(增强14例),11例行SPECT骨显像检查。X线及CT征象观察指标包括:病变部位、骨质破坏类型、大小、软组织肿块、矿化密度影、病理骨折及骨膜反应。骨质破坏类型分为溶骨性、囊状性、混合性。骨膜反应分为Codman三角、层状及针状。MRI观察指标包括:病灶信号、大小、骨皮质突破、软组织肿块及瘤周水肿带;磁共振信号强度以周围正常肌肉为参考,分为低、等、高信号;增强扫描观察增强的形式。SPECT骨显像:以健侧部位的正常骨骼作为对照,SPECT骨显像信号高于正常骨骼称为放射性浓聚。结果16例PLB中,病变位于胫骨5例(近端4例、远端1例),股骨4例(远端3例、近端1例),肱骨(均在近端)、胸椎各2例,骶骨、耻骨、髂骨各1例。最大径2.0~14.5 cm,中位最大径5.2 cm。X线检查显示溶骨性骨质破坏8例,囊状2例,混合性4例,1例未见骨质异常。CT检查显示溶骨性9例,平扫密度不均匀,6例伴软组织肿块,其中3例伴部分硬化边、2例同时伴病理性压缩骨折且增强后明显强化、2例病变位于长骨中心者中1例伴骨膜反应;1例同时伴轻度骨膨胀、软组织肿块;2例伴部分硬化边。混合性4例,骨皮质均破坏、穿透,1例伴软组织肿块及骨膜反应、1例发生在长骨呈中心性生长并见骨膜反应、2例增强后明显不均匀强化(1例骨膨胀)。2例囊状性呈中心性生长,伴骨皮质破坏、穿透,1例伴软组织肿块、1例伴部分硬化边,增强后均明显不均匀强化。MRI检查T1WI呈等信号(10例)、略低信号(3例)、稍高信号(2例)信号,抑脂T2WI序列15例均呈不均匀高信号,14例增强后均呈明显不均匀强化,内见囊变、坏死、出血,11例伴软组织肿块,12例伴瘤周软组织水肿。SPECT检查病变部位明显放射性浓聚10例(其中1例呈周边浓聚),轻度放射性浓聚1例。结论PLB好发于下肢,多见于股骨下端、胫骨上端,常表现为中心性、溶骨性骨质破坏伴软组织肿块,这对影像诊断有一定的帮助。综合X线平片、CT、MRI及SPECT骨显像表现,对PLB的定性诊断有一定的提示作用。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