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伤寒论评话 第19章 汗下留邪动膈扰神 变通应用栀子豉... 收藏

伤寒论评话 第19章 汗下留邪动膈扰神 变通应用栀子豉汤——栀子豉汤类证的辨治

Discussion of Shanghanlun Sweat Under Leave Evil Moving Diaphragmatic Interrupting God and Adaptation of Gardenia Soup According to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of Gardenia Soup

作     者:梁华龙 

作者机构:河南中医学院河南郑州450046 

出 版 物:《中医学报》 (Acta Chinese Medicine)

年 卷 期:2013年第28卷第7期

页      面:949-951页

学科分类:1005[医学-中医学] 100501[医学-中医基础理论] 10[医学] 

基  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项课题(编号:2009-0001) 河南省科技厅基金项目(编号:496060303) 

主  题:伤寒论 张仲景 栀子豉汤 栀子豉汤类证 

摘      要:目的:探讨汗下留邪动膈扰神及变通应用栀子豉汤的机理。方法:从《伤寒论》第76条、第77条、第78条、第80条、第81条、第221条、第228条及第378条入手,对栀子豉汤证进行分析。结果:①栀子豉汤证病机相同轻重程度不同,临床表现从虚烦不眠—烦热—热不去,是留邪更多,扰神更重,邪热更深;从心中懊憹—胸中窒—心中结痛,是邪郁渐重,气滞更甚,气机不通。②《伤寒论》中具有攻下作用的丸药只有抵挡丸和大陷胸丸,分别治疗蓄血重证和大结胸证,蓄血证血热互结于下焦,大结胸证水热互结于上焦。蓄血下后,瘀血去热独留,其热应在下焦,本证微烦是邪扰心神,其热必在上焦而不可能在下焦,故栀子干姜汤证是大结胸证以大陷胸丸攻下后所致。③栀子汤类方后均有得吐者,止后服的注脚,吐只是服药后郁热因势宣泄发越得一种表现形式,而非药效使其必然,临床有服后得吐者,绝大部分不会出现服药后呕吐的情况。但得吐者,止后服,结论:应用栀子豉汤可能会出现药后反应,提示服用栀子豉汤类药物用量的度,更重要的是提示栀子豉汤类证的主要病位在上焦,凡病位在上的得吐以后就不要再服药。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