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縱之嫌:《西遊記》的召唤土地與鬼律叙述
Suspicious Indulgence: Summoning the Gnome and Narratives of Ghosts’ Laws in Journey to the West作者机构:College of Liberal ArtsTaiwan Chengchi University
出 版 物:《人文中国学报》 (Sino-Humanitas)
年 卷 期:2017年第1期
页 面:127-169页
学科分类:0501[文学-中国语言文学] 050105[文学-中国古代文学] 05[文学]
摘 要:在西遊叙述中,神魔鬥法前時常出現的,就是孫行者頻繁召唤土地,方能問明妖精、妖魔的出處,其頻率極高而關注者卻少,原因就是土地神僅被視爲陪襯性小神。世德堂本(以下簡稱世本)叙述其出場的方式及用意,作者其實交互使用兩種聲音:顯聲音即表現滑稽性的遊戲筆調,目的即在掩飾其真正的潛聲音,主要即借此諷喻、影射當世。這種文學旨趣在兩種聲音間交織,若隱若現,亟待解讀。世本寫定者雖曾吸收先行材料,但本身自有其創意所在,即化用當時道、佛二教的文化資源。這一點學界雖有關注者,此處即針對 召唤土地 情節,詳細解讀其使用的手法,認爲其背後皆有宗教、尤其道教知識的支持。運用從淺到深的叙述層次,其顯聲音即召唤土地的方式,軟硬兼用,從唤出到拘得,形成表面的叙述趣味;而關鍵的召唤叙述,也是簡繁俱有的捻訣、唸真言,從唵字到唵淨法界,按照當時的宗教文化的理解,即採用明代流行於文人間的準提信仰,致使作者挪用密教準提咒,並未襲用道教的召土地神咒。最值得注意的是召唤過程,叙寫行者對待土地、山神的使唤態度,而相對地,土地、山神則表現惶恐的滑稽表情。這種顯話語背後隱藏作者的潛話語,即運用 縱放之嫌 的叙述筆法,首即化用道教的鬼律、黑律知識,規範城隍——土地:境内凡有精邪而未能通告者,即有縱放之嫌而會被杖或流放;故作者叙寫土地既知妖精、妖魔存在卻任令其活動,即襲用 縱放之嫌 ,而叙寫行者欲用金箍棒威脅 欲打 而未打,此爲化用了道教的鬼律叙述;其次則是諷喻性的影射層次,明代中葉以前實行里甲制,小説家曾活用其兩件事:官方推動禮制性的里社壇制,但里甲居民仍然崇拜土地神,以致里社壇荒廢不用;其次里長、甲首負責里甲内的催税、徭役,但税役過重後導致居民脱逃,小説乃有逃門户、大户負擔元宵燈油等,此種叙述爲顯話語;而描述妖精、妖魔據洞稱王、差使土地,尤其後者俱從天界私下凡間,此種潛話語即諷喻明代王府與地方豪族。西遊叙述交錯活用顯、潛兩種聲音,即可知表面愈荒唐、嬉戲的語言,愈是掩飾當時習知的社會怪現狀,故時人自然領會其諷喻旨趣,今人則需從 縱放之嫌 切入,方能進行深刻的文學詮釋,確定世本能巧用多層次的語言藝術,從而爲其 奇書 作文學史的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