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大动脉炎的发病机制 收藏

大动脉炎的发病机制

作     者:郭振英 孙文勇 刘震杰 

作者机构:浙江省肿瘤医院病理科杭州310000 浙江大学附属邵逸夫医院血管外科 

出 版 物:《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Rheumatology)

年 卷 期:2012年第16卷第10期

页      面:707-710页

学科分类:1002[医学-临床医学] 100201[医学-内科学(含:心血管病、血液病、呼吸系病、消化系病、内分泌与代谢病、肾病、风湿病、传染病)] 10[医学] 

主  题:大动脉炎 发病机制 大血管炎 全身炎症反应 临床表现 糖皮质激素 免疫抑制剂 主动脉弓 

摘      要:大动脉炎(Takayasu arteritis,TA)是我国最常见的大血管炎之一,主要累及主动脉弓及其分支,好发于青春期及24-36岁的女性,其发病有明显的种族差异,最常见于亚洲,其次是南美洲、非洲、北欧地区,西欧则罕见,其临床表现与血管病变的部位和类型,以及是否伴随血管炎症有密切关系。临床表现轻者仅为无脉搏症,重者可有神经损害、体位性头晕、癫痫发作和黑朦。常伴有发热、乏力等全身炎症反应。相比其他大血管炎,大动脉炎更易发生血栓。目前治疗主要使用糖皮质激素,当病情反复难愈或者伴有严重类固醇不良反应时则选择免疫抑制剂治疗。同时有部分患者接受外科手术和血管内重建。大动脉炎的病因尚不清楚,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