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隐逸人格精神与中国古代艺术美追求 收藏

隐逸人格精神与中国古代艺术美追求

作     者:徐清泉 

作者机构:复旦大学中文系 

出 版 物:《学术月刊》 (Academic Monthly)

年 卷 期:1996年第28卷第6期

页      面:91-97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501[文学-中国语言文学] 050105[文学-中国古代文学] 05[文学] 

主  题:隐逸人格精神 山水画 隐逸文化 山水田园诗 中国古代 艺术美 审美文化 园林艺术 马尔库塞 徐复观 

摘      要:一 隐士的大量出现及稳逸行为的几度普遍,可以说是中国文化发展中的特有现象,这在别国文化发展中是难以看见的。也许我们能够说,中国古代审美文化之所以独具特色,隐逸文化的存在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制约因素。隐逸文化的勃兴及传承,在客观上刺激了古代审美文化的发展。而在隐逸文化中最令人瞩目的当属隐逸人格精神的实践与建构。这种实践与建构是在隐士们艺术化、审美化的隐逸生活中最终完成的。马尔库塞认为:“人格是文化理想的承担者,依此逻辑,则隐逸人格精神之于隐逸文化,甚至相对于古代审美文化都很有可能成为事实上的“承担者。 在中国古代封建专制历史上,如果将儒家文化看作中国自孔夫子以来的主流文化的话,那么隐逸文化则是非主流文化。它处在主流文化的边缘、既同主流文化保持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又以一种不合作的态度来与之相抗衡。隐逸文化基本上是一种道家文化。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