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膜周部室间隔缺损经导管介入封堵后早期并发症危险因素的分析 收藏

膜周部室间隔缺损经导管介入封堵后早期并发症危险因素的分析

Risk factors for complications at the early stage after transcatheter closure of peri-membranous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

作     者:严帆 易岂建 计晓娟 吕铁伟 何爽 李谧 YAN Fan;YI Qi-jian;JI Xiao-juan;LV Tie-wei;HE Shuang;LI Mi

作者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心血管内科重庆400014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心脏超声室重庆400014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心电图室重庆400014 

出 版 物:《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Evidence Based Pediatrics)

年 卷 期:2018年第13卷第5期

页      面:348-354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1002[医学-临床医学] 100202[医学-儿科学] 10[医学] 

主  题:膜周部室间隔缺损 介入封堵 并发症 危险因素 

摘      要:目的探讨膜周部室间隔缺损(VSD)经介入治疗后早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2015年10月1日至2017年10月1日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行膜周部VSD介入封堵术的患儿,从医院电子病历系统中截取临床资料,分析术后总并发症、新发心律失常、残余分流、新发中度及以上反流的危险因素。结果 (1)186例患儿进入本文分析,男97例,年龄18~148(45.4±25.4)个月,体重8.5~48(15.7±6.1) kg;超声缺损(5.6±1.9) mm,压差(68.6±13.7) mm Hg,距主动脉瓣距离3 mm 8例(4.3%),术前有心律失常18例(9.7%),合并膜部瘤70例(37.6%);封堵器大小(6.3±1.2) mm,封堵器形状对称178例(95.7%)、偏心8例;麻醉方式为全麻147例(79%)、局麻39例,手术时间(38.8±15.0) min。(2)术后住院期间共发生并发症60例(32.3%),新发心律失常30例(16.1%);残余分流30例(16.1%),其中1例为大量分流;新发中度及以上瓣膜反流9例(4.8%),均为三尖瓣反流。(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总并发症:超声下大缺损(OR=1.264,95%CI:1.040~1.536,P=0.019)和偏心型封堵器(OR=6.732,95%CI:1.018~44.509,P=0.048)为危险因素;残余分流:超声下大缺损(OR=1.577,95%CI:1.154~2.155,P=0.004)和右心室收缩压升高(OR=1.080,95%CI:1.001~1.165,P=0.047)为危险因素,左心室平均压升高为保护因素(OR=0.913,95%CI:0.864~0.966,P=0.001);新发中度及以上瓣膜反流:右心室收缩压升高(OR=1.068,95%CI:1.006~1.133,P=0.030)和更大的封堵器(OR=1.585,95%CI:1.003~2.506,P=0.048)为危险因素。结论超声下VSD大小、封堵器的大小与形状、右心室收缩压、左心室平均压与膜周部VSD介入治疗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有关,同时提示血流动力学稳定性、右心功能在术后并发症发生中的重要作用。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