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脑卒中患者下肢肌肉动态运动负荷下表面肌电信号特征研究 收藏

脑卒中患者下肢肌肉动态运动负荷下表面肌电信号特征研究

The study on the characters of surface myoelectric signals of stroke patients′ lower limb muscles contracting dynamically

作     者:谭炎全 戴慧寒 蔡奇芳 林奕 王健 

作者机构:佛山市顺德区第一人民医院康复科广东顺德大良蓬莱路1号528300 浙江大学体育科学与技术研究所 

出 版 物:《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年 卷 期:2008年第23卷第8期

页      面:711-714页

学科分类:1002[医学-临床医学] 100204[医学-神经病学] 10[医学] 

基  金:广东省科学事业费计划项目(2005B36001099) 广东省佛山市科技发展专项资金资助项目(佛科2004 55) 

主  题:脑卒中 下肢肌肉 动态运动负荷 表面肌电图 

摘      要:目的:观察动态运动负荷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肌肉表面肌电信号变化的影响,探讨在动态运动负荷下脑卒中患者下肢肌肉表面肌电信号特征。方法:11例脑卒中患者和10例正常人(对照组)参加本实验研究,利用动态运动负荷诱发双侧下肢屈伸膝关节,采用表面电极引导和记录肌电信号并进行线性时、频分析。结果:两组各活动肢体间比较除AEMG斜率均值外MF、MPF、AEMG及MF斜率及MPF斜率均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各活动肌肉间比较MF、MPF、AEMG均值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而MF斜率、MPF斜率及AEMG斜率均值无显著性差异;活动肢体因素四个水平间比较除偏瘫组患侧与健侧之间的MF和AEMG、AEMG斜率均值和偏瘫组患侧与正常组左侧的MPF斜率均值有显著性差异外,其余参数在偏瘫组与正常组组内、组间的差异无显著性差异;活动肌肉因素4组肌肉间对比:主动肌与拮抗肌以及协同肌AEMG、MPF差异有显著性,协同肌之间MF、MPF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拮抗肌与协同肌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采用快速傅立叶变换方法进行线性功率谱分析和平均肌电值及疲劳试验分析并不能很好地反映动态运动负荷下脑卒中患者下肢肌肉表面肌电信号变化,特别是活动肢体因素,原因尚待深入研究。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