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三角洲地区大气污染过程分析
Analysis of air pollution episodes over different cites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作者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中国气象局气溶胶与云降水重点开放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44
出 版 物:《中国环境科学》 (China Environmental Science)
年 卷 期:2018年第38卷第2期
页 面:401-411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830[工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可授工学、理学、农学学位)] 07[理学] 070602[理学-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 0706[理学-大气科学]
基 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YFC02035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475142)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资助项目(BK20140996) 中国气象局气溶胶与云降水重点开放实验室开放课题(KDW1404) 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项目 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PAPD)
主 题:MODIS PM2.5 AOD NAAPS气溶胶模拟 PSCF轨迹模式
摘 要:针对2015年和2016年12月2个月的4次污染过程,利用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Terra卫星的气溶胶光学厚度(AOD),Angstrom波长指数(AE)气溶胶数据,并结合PM_(2.5)和PM_(10)的浓度以及比值变化分析,发现以PM_(2.5)为代表的人为因素产生的细颗粒物是造成研究地区污染发生的重要因素.并且利用MODIS火点数据以及美国海军气溶胶分析与预测系统(NAAPS)模拟分析污染物成分,发现2015年12月12~16日和19~27日2次污染都以人为因素产生的细粒子污染物为主,沙尘以及生物质燃烧产生的烟粒对研究地区影响较小.2016年12月6~10日和15~18日2次污染过程产生的原因不同,利用潜在源贡献因子分析法(PSCF)分析发现6~10日污染天气的产生主要是由西北方向含有大量沙尘粒子气流以及南方生物质燃烧产生的大量烟粒共同输送到研究地区,加之研究地区大量人为污染细粒子的产生,导致了此次混合型污染天气发生.15~18日污染过程与2015年2次污染过程相似,主要原因都在于人为因素产生的细颗粒污染物的影响,沙尘以及烟粒对污染过程起到了加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