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依布替尼通过新型途径克服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细胞耐药机制的研究 收藏

依布替尼通过新型途径克服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细胞耐药机制的研究

Ibrutinib inhibits mesenchymal stem cells-mediated drug resistance in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作     者:吴凌 张翼鷟 夏冰 李晓武 袁田 田晨 赵海丰 于泳 E.Sotomayor Wu Ling;Zhang Yizhuo;Xia Bing;Li Xiaowu;Yuan Tian;Tian Chen;Zhao Haifeng;Yu Yong;Sotomayor E.

作者机构: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津市肿瘤防治重点实验室天津市恶性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300060 George Washington Cancer Center Washington DC United States 

出 版 物:《中华血液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Hematology)

年 卷 期:2017年第38卷第12期

页      面:1036-1042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1002[医学-临床医学] 100214[医学-肿瘤学] 10[医学]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600163、81570201) 

主  题:淋巴瘤 大B细胞 弥漫性 趋化因子CXCL12 受体 CXCR4 依布替尼 

摘      要:目的探讨依布替尼克服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细胞耐药的机制。方法①体外实验:以DLBCL细胞系SUDHL10细胞(GCB亚型)、HBL-1(ABC亚型)以及8例DLBCL患者原代细胞为研究对象,与正常人骨髓基质细胞(MSC)共培养后,显微镜下计数向MSC趋化迁移及与MSC黏附的DLBCL细胞数,ELISA法检测MSC的CXCL12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DLBCL细胞的CXCR4表达水平;以携带有CXCR4的慢病毒转染HBL-1细胞,米托蒽醌、依布替尼处理后与MSC共培养,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水平;倒置显微镜下观察HBL.1细胞集落形成情况。②体内实验:以HBL.1细胞构建的NOD/SCID肿瘤模型小鼠为研究对象,观察依布替尼治疗后肿瘤体积变化。结果①依布替尼处理后,DLBCL细胞向MSC的迁移数和与MSC的黏附比例明显降低(P值均〈0.05),并呈剂量依赖性。②与依布替尼处理前比较,处理后MSC的CXCL12表达水平降低(SUDHL10细胞:660pg/ml对1400pg/ml,P=0.004;HBL-1细胞:720pg/ml对1490pg/ml,P=0.018;DLBCL原代细胞:850pg/ml对1450pg/ml,P=0.004),DLBCL细胞的CXCR4表达水平降低(P值均〈0,05)。③共培养时,对照组、米托蒽醌组、依布替尼组、米托蒽醌组+依布替尼组的HBL.1细胞凋亡比例分别为15.1%、17.5%、23.5%、58.7%,转染过表达CXCR4后,HBL.1细胞凋亡比例分别为14.2%、16.1%、22.5%、38.3%,共培养联合用药组HBL.1细胞凋亡比例高于单药培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④对照组、MSC组、依布替尼组、MSC组+依布替尼组集落数分别为113±5、205±4、62±9、123±3(每孔2.5×10^3),模型小鼠皮下肿瘤体积分别为6500、17000、4000、10000mm^3,依布替尼处理后较处理前集落数和肿瘤体积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依布替尼靶向作用于CXCL12/CXCR4轴,抑制CXCR4表达从而克服MSC介导的耐药作用,并且能够在体内外抑制MSC促淋巴瘤细胞集落形成的作用。为依布替尼治疗复发耐药DLBCL提供了理论依据。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