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定量组织速度成像分析 收藏

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定量组织速度成像分析

Analyzing of the systolic function of left ventricular in different periods after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by quantitative tissue velocity imaging

作     者:武小薇 秦燕 张一娜 WU Xiao-wei, QIN Yan, ZHANG Yi-na//Chinese 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Rehabilitation Medicine, 2004, 13 (3): 377 Department of Gerontics, 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 Harbin, Heilongjiang, 150086, China

作者机构:哈医大附属第二医院老年病科黑龙江哈尔滨150086 

出 版 物:《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年 卷 期:2004年第13卷第4期

页      面:377-380页

学科分类:1002[医学-临床医学] 100201[医学-内科学(含:心血管病、血液病、呼吸系病、消化系病、内分泌与代谢病、肾病、风湿病、传染病)] 10[医学] 

基  金:黑龙江省教育厅2004年基金资助项目(10541109) 

主  题:急性心肌梗死 左心室收缩功能 定量组织速度成像 诊断 再灌注治疗 

摘      要:目的: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QTVI)测定急性前壁心肌梗死(MI)后不同时段左室的收缩功能,评价再灌注治疗对急性前壁MI患者左室收缩功能的短期影响。方法:对60例初次急性前壁MI患者[心梗后再灌注治疗28例,未再灌注治疗(未再通)32例]和年龄匹配的健康人25例应用QTVI技术分别测量二尖瓣环的收缩期峰值运动速度,计算平均峰值速度(Sa)。通过Simpson方法测定并计算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急性前壁MI患者分别于发病后第2、4、12周进行上述测量。比较分析再灌注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左室收缩功能的短期影响。结果:Sa与LVEF呈显著正相关(r=0.76);AMI患者发病后第2、4、12周的Sa、LVEF、FS均低于对照组(P0.01);再灌注组的Sa、LVEF、FS均显著优于未再通组(P0.05-0.01)。结论:QTVI测量二尖瓣环峰值运动速度能很好地反映左室整体收缩功能;及时有效的再灌注治疗可明显改善左室收缩功能。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