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多发副神经节细胞瘤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收藏

多发副神经节细胞瘤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作     者:王科 谢思宁 郝淑煜 王亮 冯洁 张力伟 张俊廷 吴震 

作者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麻醉科 首都医科大学神经外科研究所 

出 版 物:《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Neurology and Neurosurgery)

年 卷 期:2017年第44卷第5期

页      面:531-533页

学科分类:1002[医学-临床医学] 100214[医学-肿瘤学] 10[医学]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672506 ) 北京市优秀人才(2016000021469G212 ) 北京天坛医院青年课题(2015-YQN-01 ) 

主  题:副神经节细胞瘤 文献复习 肾上腺髓质嗜铬细胞 神经内分泌肿瘤 嗜铬细胞瘤 副交感系统 儿茶酚胺类 化学感受器瘤 

摘      要:一般认为,起源于肾上腺髓质嗜铬细胞的神经内分泌肿瘤称为嗜铬细胞瘤(phaeochromocytoma,PCC),而起源于肾上腺髓质以外的嗜铬细胞肿瘤统称为副神经节细胞瘤(paraganglioma,PGL),二者合成为PPGL[1].WHO将其起源的肿瘤归为神经内分泌肿瘤,而根据功能和嗜铬性的不同,PPGL可分为两类,一类为与交感系统密切相关、具有交感特性、嗜铬染色阳性者(分泌儿茶酚胺类递质),另一类为与副交感系统关系密切、具有副交感特性、嗜铬染色阴性者(不分泌儿茶酚胺类递质)[2,3].副神经节细胞瘤可起源于全身多处,其中,胸腹部嗜铬细胞起源的副神经节细胞瘤,常为儿茶酚胺分泌型,头颈部副神经节细胞瘤常起源于胚胎神经嵴组织的特殊神经化学感受器,如颈动脉体部、颈静脉、鼓室部和迷走神经副神经节,常为儿茶酚胺不分泌型,位于颈静脉孔区的副神经节细胞瘤,又称为颈静脉球瘤、化学感受器瘤、血管球瘤等[2,4].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