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青岛市PM_(2.5)重污染天气演变过程分析 收藏

青岛市PM_(2.5)重污染天气演变过程分析

Analysis on the evolution of PM_(2.5) heavy air pollution process in Qingdao

作     者:张强 薛迪 王爽 王林慧 王静 马艳 刘晓环 ZHANG Qiang;XUE Di;WANG Shuang;WANG Lin-hui;WANG Jing;MA Yan;LIU Xiao-huan

作者机构:中国海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青岛266100 青岛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山东青岛266003 青岛市气象局山东青岛266003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环境与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266100 

出 版 物:《中国环境科学》 (China Environmental Science)

年 卷 期:2017年第37卷第10期

页      面:3623-3635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7[理学] 070602[理学-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 0706[理学-大气科学] 

基  金:国家"973"项目(2014CB953701)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ZR2013DQ022) 青岛市民生科技计划基金资助项目(14-8-3-10-NSH)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305087) 

主  题:WRF-CMAQ PM2.5 重污染天气 过程分析 区域传输 

摘      要:运用WRF-CMAQ模式对2016年1月1日~1月7日青岛市的PM_(2.5)重污染天气进行了模拟研究,分析了青岛市PM_(2.5)重污染形成、持续和清除过程的主要影响因素.与观测对比表明,模式能够较好地模拟出青岛市主要气象要素和近地面PM_(2.5)浓度的变化特征.在重污染形成期,持续的西南气流将山东南部、安徽、江苏等地PM_(2.5)及其前体物传输至青岛地区;逆温层的出现及大气边界层高度的降低使得输送至青岛地区的PM_(2.5)在近地面积累,浓度升高.由山东西南部、安徽北部、河南东部等地传输至山东西北部和京津冀地区的PM_(2.5)及其前体物,在重污染持续期沿近地面传输至青岛,加之液相化学过程生成了大量的二次气溶胶,导致PM_(2.5)浓度一直维持在200μg/m^3以上.重污染清除期,风速加大,水平传输作用加强,高浓度的PM_(2.5)污染带向下风向转移.区域传输对此次青岛市PM_(2.5)重污染事件具有重要贡献,3个时期的贡献率分别为87.0%、68.5%和57.6%.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