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应用血管内穿刺法建立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兔模型 收藏

应用血管内穿刺法建立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兔模型

Construction of a rabbit model of early brain injury after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with endovascular puncture

作     者:吕涛 戴炯 缪亦锋 金义超 金珂 张晓华 

作者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神经外科上海200127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南院神经外科上海201112 

出 版 物:《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Journal of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Medical Science)

年 卷 期:2016年第36卷第11期

页      面:1543-1548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1002[医学-临床医学] 100204[医学-神经病学] 10[医学]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471333)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种子基金(RJZZ13-007)~~ 

主  题:蛛网膜下腔出血 早期脑损伤 血管内穿刺 动物模型 

摘      要:目的·应用血管内穿刺法建立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早期脑损伤兔模型并评估模型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方法·共采用59只新西兰兔进行实验,其中假手术组(实施颈内动脉超选择造影但未穿刺)5只,应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54只新西兰兔行血管内穿刺建模,30只存活兔随机分为6 h、24 h和72 h组(n=10)进行后续研究。采用颅内压(ICP)监测仪观察模型制作过程中动物的ICP变化情况,SAH评分和神经功能评分用于评估出血量和神经功能障碍严重程度。术后各时间点行TUNEL和FJB染色观察皮层和海马组织变性坏死和凋亡情况。结果·SAH兔模型制作成功率为55.6%(30/54)。血管内穿刺法可以引发不同程度颅内出血和神经功能障碍(P=0.000),同时可以造成皮层和海马组织变性坏死和凋亡。结论·应用血管内穿刺法建立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兔模型成功模拟了早期脑损伤的颅内血流动力学和病理生理学改变,对于研究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的发生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