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不同睫状肌功能状态下近视儿童青少年主观验光与电脑验光结果差异... 收藏

不同睫状肌功能状态下近视儿童青少年主观验光与电脑验光结果差异分析

Analysis of differences between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refraction results in myopic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under different ciliary muscle functional states

作     者:黄馨慧 吴昊天 张波 艾志建 陈军 何鲜桂 Huang Xinhui;Wu Haotian;Zhang Bo;Ai Zhijian;Chen Jun;He Xiangui

作者机构: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同济大学附属眼科医院上海200040 

出 版 物:《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Ophthalmology)

年 卷 期:2025年第43卷第2期

页      面:138-143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906[农学-兽医学] 09[农学] 

基  金: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三年行动计划研究型医师项目(SHDC2022CRD015)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科研项目(20214Y0427) 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院级课题(21LC01004) 

主  题:近视 儿童 青少年 验光 睫状肌麻痹 

摘      要:目的分析不同睫状肌功能状态下近视儿童青少年主观验光与电脑验光结果的差异。方法采用队列研究方法,纳入2023年11月至2024年2月于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就诊的7~15岁近视儿童青少年98例196眼的验光数据资料。使用1.0%环喷托酯滴眼液进行睫状肌麻痹,所有受试者均分别在睫状肌麻痹前、麻痹后和麻痹恢复后进行电脑验光和主观验光,比较不同睫状肌功能状态下等效球镜度(SE)和SE差值(ΔSE)。计算并比较不同睫状肌功能状态之间电脑验光与主观验光得到的ΔSE及球镜差值(ΔS)、柱镜差值(ΔC)处于可接受误差范围(-0.25~0.25 D)的比例。结果睫状肌麻痹前、麻痹后和麻痹恢复后电脑验光得到的SE分别为-2.44(-3.47,-1.63)、-2.13(-3.25,-1.50)和-2.38(-3.50,-1.66)D,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8.36,P0.001),不同时间点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睫状肌麻痹前、麻痹后和麻痹恢复后主观验光得到的SE分别为-2.25(-3.50,-1.50)、-2.19(-3.47,-1.45)和-2.28(-3.50,-1.50)D,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48,P0.001),不同时间点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睫状肌麻痹前后、睫状肌麻痹后与麻痹恢复后主观验光ΔSE均明显小于电脑验光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84、1.82,均P0.001)。睫状肌麻痹前与麻痹恢复后主观验光与电脑验光ΔSE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3,P=0.070)。睫状肌麻痹前后、睫状肌麻痹前与麻痹恢复后、睫状肌麻痹后与麻痹恢复后主观验光ΔSE处于可接受误差范围的比例均明显高于电脑验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8.32、11.82、25.55,均P0.001)。睫状肌麻痹前与麻痹恢复后、睫状肌麻痹后与麻痹恢复后主观验光ΔS和ΔC均处于可接受误差范围的比例分别为81.63%(160/196)和79.59%(156/196)。结论主观验光受不同睫状肌功能状态影响的程度较小。不同睫状肌功能状态下的主观验光结果差异大部分位于可接受误差范围内,可以使用睫状肌麻痹前或睫状肌麻痹后的主观验光结果较为准确地推测睫状肌麻痹恢复后的主观验光结果。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