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重建人类世的童年图景——童年本体论的构建及其教育启示 收藏

重建人类世的童年图景——童年本体论的构建及其教育启示

Reconstructing the Picture of Childhood in the Anthropocene—The Construction of an Ontology of Childhood and Its Educational Implications

作     者:王志斌 于伟 WANG Zhibin;YU Wei

作者机构: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长春130024 

出 版 物:《学前教育研究》 (Studies i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年 卷 期:2025年第1期

页      面:42-56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401[教育学-教育学] 04[教育学] 

基  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基于循证决策的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政策体系构建研究”(项目编号:23YJC880096) 

主  题:人类世 童年 儿童 童年本体论 人类学历史本体 

摘      要:童年的自然图景和社会图景由于缺少对数智时代技术变革和数字资本增殖逻辑的深入讨论而失去了对人类世童年图景的解释力。人类世中,童年面临着天性技术化这一底层现实带来的后人类挑战,儿童面临着象征的贫困、感性的灾难和主体性失效,工具-社会本体和文化-心理本体失衡的危险。童年被内嵌到了资本世、技术世构建的符号体系和技术体系之中,成为数智第三持存和数字资本宰制的对象,致使儿童失去了真正认识世界、欲望世界、改变世界的能力。需要重新发现童年对于人类生物性演化、技术性进化和精神性持存、文化心理构建的本体价值,将童年理解为一种时间性的生成之在。在人类整体与个体、理性与情感、经验与先验、人与技术(非人)的互动中,建构童年的工具-社会和文化-心理双重本体,以实现儿童与宇宙物质性的协同共在,并通过教育作为一种人类性的安全技术来促进童年本体的生成。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