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甲双胍抑制铁死亡改善骨关节炎模型大鼠的软骨损伤
作者机构:华北理工大学基础医学院 河北省慢性疾病基础医学重点实验室 邢台医学院基础医学部 唐山市第二医院关节一科
出 版 物:《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hinese Journal of Tissue Engineering Research)
年 卷 期:2025年
学科分类:1002[医学-临床医学] 100210[医学-外科学(含:普外、骨外、泌尿外、胸心外、神外、整形、烧伤、野战外)] 10[医学]
基 金:三三人才工程(C20221117),项目负责人:张辉 河北省2023年度医学科学研究课题(20230215),项目负责人:王茜
主 题:骨关节炎 关节软骨 铁死亡 铁代谢 二甲双胍 P53 SLC7A11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 工程化组织构建
摘 要:背景:二甲双胍目前被视为治疗2型糖尿病的首选药物。研究发现,二甲双胍可延缓骨关节炎进展,但具体的作用机制仍不明确。目的:评估二甲双胍对骨关节炎大鼠的治疗效果及相关作用机制。方法:(1)网络药理学:使用CTD、SwissTargetPrediction、GeneCards和OMIM数据库筛选二甲双胍、骨关节炎、铁死亡的潜在共同靶标,导入STRING数据库进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分析得到二甲双胍、骨关节炎和铁死亡的关键靶点。(2)分子对接:从PDB数据库下载P53及其下游因子SLC7A11蛋白质的PDB格式,将二甲双胍的2D结构式转换为3D结构式,使用Discovery Studio 2019 Client进行二甲双胍和蛋白质的分子对接。(3)体内实验:取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n=10):空白组不进行任何手术,模型组、二甲双胍组采用改良Hulth法建立骨关节炎模型;术后1 d,二甲双胍组大鼠灌胃二甲双胍200 mg/(kg·d),空白组、模型组灌胃生理盐水,连续给药4周。苏木精-伊红染色、番红O-固绿染色观察大鼠膝关节软骨形态结构并进行Mankin评分;ELISA检测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水平;微板法检测血清中铁死亡相关指标谷胱甘肽、丙二醛、Fe2+水平;免疫荧光染色、Western blot、Real-time qPCR检测大鼠软骨组织中P53、SLC7A11、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软骨蛋白聚糖、基质金属蛋白酶13的蛋白及mRNA表达。结果与结论:(1)二甲双胍、骨关节炎与铁死亡交集靶点共96个,经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分析发现潜在靶点共有77个,进一步筛选得到核心靶点依次为TP53、AKT1、JUN、IL-6、MYC、IL-1β、TNF-α等。(2)对接分析结果显示,二甲双胍与P53及其下游因子SLC7A11结合牢固稳定。(3)模型组大鼠膝关节软骨表面不规则,软骨组织出现缺损,软骨细胞数量减少;相较于模型组,二甲双胍组大鼠膝关节软骨结构损伤明显改善,软骨表面趋于平整,软骨细胞数量增加。模型组Mankin评分较空白组明显升高,二甲双胍组Mankin评分较模型组明显降低。(4)与模型组比较,二甲双胍组大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丙二醛、Fe2+水平明显降低,谷胱甘肽水平明显升高。(5)与模型组比较,二甲双胍组大鼠软骨组织中SLC7A11、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软骨蛋白聚糖的蛋白和mRNA表达明显升高,P53、基质金属蛋白酶13的蛋白和mRNA表达明显降低。(6)结果表明:二甲双胍可有效改善骨关节炎大鼠关节软骨损伤,并通过抑制异常激活的P53/SLC7A11/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信号通路改善软骨细胞铁代谢和脂质过氧化反应,从而缓解软骨细胞铁死亡,减少软骨基质降解,防止软骨损伤和炎症反应进一步发展。